(二)完善果业标准体系,推进果品生产标准化。制定、完善我省主栽树种和优良品种的地方标准,特别是寒富苹果、锦丰梨、秋白梨、设施葡萄、葡萄贮藏、南果梨贮藏、草莓苗木繁育、树莓、蓝莓等技术标准。逐步建立从苗木生产到最终产品的全程标准化体系及科学合理的省、市、县三级质量监测体系,以指导和规范果品生产。到2010年,省级苹果、梨、葡萄等标准示范园由现在的105个增加到200个,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实现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
(三)加快建设优质果品出口基地。在环渤海湾地区建设9个优质苹果出口基地;在辽东半岛北部地区和辽宁中北部地区建设9个梨出口基地;在辽南、辽西和辽北的平原地区建设7个葡萄出口基地。大力推广果、草、牧、沼气、节水灌溉配套的生态果园建设模式,推广果实套袋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把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际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四)改造老残果园。到2010年,完成对现有150万亩残次果园的改造任务,每年完成30万亩,为果业发展增添后劲。
(五)大力发展设施水果生产。到2010年,设施水果栽培面积发展到50万亩,保持全国设施水果生产的领先地位。扶持棚间葡萄开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棚室的灌溉条件,实现综合开发,培育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开发棚间葡萄3万亩,到2010年,共开发15万亩,使我省棚间葡萄开发总面积达到20万亩。
(六)推广应用先进技术。重点推广“透光、节水、控害、贮藏”4大技术。对因果园郁闭而造成通风透光不好的果园进行树型和栽植密度改造,针对不同树种品种,提出合理负载量指标,在果品单产高的地区限制果品产量,解决总体果品质量不高的问题。推广果园覆草、种草,抓好果园水利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滴灌、微喷等旱作节水示范园,山坡地果园大力开展以兴修梯田为主的果园水利工程,实行引水上山,实现自然降雨利用的最大化,并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解决果园灌溉能力低的问题。要按照无公害生产的要求,科学建园、施肥、用药,解决我省果品的无公害生产问题。加强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积极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产地果品贮藏,扶持农民建设投资小、见效快的微型节能恒温库。到2010年,小冷库数量达到10万个,总贮藏能力300万吨,解决季产季销、效益不高的问题。
五、完善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快果业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