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三)完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立和完善区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业务系统、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气候变化预估业务系统。到2010年,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提高5-10个百分点。

  (四)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建立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省、市、县三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实现预警应急服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完善气象灾害调查评估体系。建设有毒气体、区域环境污染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条件现场监测、预警和预报发布系统。建立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沙尘暴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海上搜救、突发环境事件、突发卫生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气象应急服务保障能力。

  三、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一)加强公众和决策气象服务工作。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提高公众服务质量。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移动电话等及时播报气象信息,特别是预警信息,使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达到95%,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性。围绕防灾减灾、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重点工程建设、重大社会活动等方面提供决策气象服务,完善决策服务产品,提高决策服务质量。

  (二)做好交通、海洋、水文、地质和城市气象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强降水、大雾、沙尘、冰雹、路面结冰、风暴潮、海上大风等交通和海洋气象预警预报服务系统,全面提高交通和海洋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条件预报系统。建立和完善大中城市灾害性天气警报预报业务系统、城市积涝预报系统、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系统和大规模疫情传播防治的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城市气象服务水平。

  (三)强化新农村气象保障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体系和预报机制,发布乡镇天气预报警报、作物长势监测预测、农业病虫害监测预测等信息。开展增雨防雹、农村雷电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乡镇建设规划气象服务等工作。

  加强气象兴农网建设,加强县级气象台站建设,提高其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四)加强生态和环境气象服务。完善生态气象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气象监测、预警和评估服务。开展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大气成分监测、预测和评估服务。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