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执法力度,营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有关部门从事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力量。推动企事业单位对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应用和研究。全面开展我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在我省建立1个国家专利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10个“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和5个“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力争把海口市建设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鼓励与支持,推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名牌产品保护力度,扩大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
五、年度计划
(一)2006年。
全面启动“十一五科技规划”的各项工作,制定本年度的研发专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进推广、科技产业和科技平台等各项任务的年度实施计划,组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落实本年度项目招投标工作和项目运作资金。
1.研发专项。重点开展:热带作物、热带蔬菜、地方特色畜禽资源、热带水产资源,生物医药,超滤膜、非织造材料,太阳能光热利用等项目研究。
2.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重点实施:天然橡胶新品种0.8万公顷,微创割胶、低频刺激割胶等新技术0.47万公顷,超级稻良种1.67万公顷,香蕉新品种0.33万公顷,柚木、花梨等珍稀树种0.33万公顷,罗非鱼1.67万公顷,南美白对虾0.12万公顷。
3.科技产业。重点推进:水稻制种,水产种苗,热带珍稀乡土树种苗木,橡胶良种苗木,罗非鱼加工,对虾加工,汽车整车装配、发动机及零部件配套,林浆纸一体化,石油天然气。
4.科技平台。重点推动:组建省海洋与水产研究院,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建设“海口药谷”二期工程,加快建设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30个,开展科技活动月,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对本年度工作计划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年度工作重点的预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估,以判定项目开展的成效,确定下一年度的工作重点。本年度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
(二)2007年。
制定本年度的研发专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进推广、科技产业和科技平台等各项任务的年度实施计划。
1.研发专项。重点开展:热带作物、热带药用植物、地方特色畜禽资源、热带水产资源,南药、生物医药,包装薄膜、非织造材料,电子信息应用,环境保护技术、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热利用,医疗卫生等项目研究。
2.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重点实施:天然橡胶新品种0.4万公顷、微创割胶、低频刺激割胶等新技术0.47万公顷,椰子新品种667公顷,超级稻良种1.67万公顷,西瓜、甜瓜新品种和新技术0.67万公顷,糖蔗新品种1万公顷,花卉新品种0.6万亩,罗非鱼1.67万公顷,南美白对虾 0.12万公顷,二元杂、三元杂良种猪,文昌鸡规模化饲养技术。
3.科技产业。重点推进:水稻制种,水产种苗,香蕉苗、西瓜和甜瓜嫁接苗,热带花卉种苗,天然橡胶加工,罗非鱼加工,对虾加工,南药,汽车整车装配、发动机及零部件配套。
4.科技平台。重点开展:组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建设“海口药谷”二期工程,建设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东方化工城,建立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70个,建设虚拟科技馆二期工程,构建海南—东盟科技合作平台和“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对本年度工作计划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年度重点项目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以判定项目开展的成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本年度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
(三)2008年。
继续开展“十一五科技规划”的各项工作,制定本年度的研发专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进推广、科技产业和科技平台等各项任务的年度实施计划,组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落实本年度项目招投标工作和项目运作资金。
1.研发专项。重点开展: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热带林木花卉、地方害虫天敌资源、热带水产资源,微生物资源,南药,超滤膜、非织造材料,生物质能转化、太阳能光热利用,医疗卫生等专项研究。
2.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重点实施:椰子新品种667公顷,超级稻良种1.67万公顷及相关配套技术,辣椒新品种、油青系列豆角、碧绿棱丝瓜、耐贮小果番茄等蔬菜高产优质品种1.33公顷,木薯新品种0.33万公顷,速生丰产林新品种1.33公顷,厘藤、白藤、甜竹笋、四季笋等新品种0.67万公顷,罗非鱼1.67万公顷,南美白对虾0.12万公顷,牛人工受精改良品种技术,沼气池应用技术。
3.科技产业。重点推进:水稻制种,水产种苗,香蕉苗、西瓜和甜瓜嫁接苗,速生丰产浆纸林苗木,椰子加工,罗非鱼加工,对虾加工,南药、新型化学合成药,石油天然气。
4.科技平台。重点开展:组建省工业科学研究院,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建设海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建设“国家863计划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中国三亚农业科学城,建立农业科技服务“110"智能视频系统,建设虚拟科技馆三期工程,建设海南一东盟科技合作平台和“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对本年度工作计划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年度重点项目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对“十一五”以来的项目实施成效进行中期检查,考核科技规划预期目标的达标情况,对部分研发专项开展结题验收,已经成熟的技术成果组织示范推广,并根据实效开始调整工作计划。本年度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
(四)2009年。
参考上一年度的工作效果,依照调整后的发展目标,制定本年度的研发专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进推广、科技产业和科技平台等各项任务的年度实施计划,组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落实本年度项目招投标工作和项目运作资金。
1.研发专项。重点开展: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热带林木花卉、地方害虫天敌资源、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南药、药物新剂型,矿产资源、精细加工,海洋生态环保技术,生物质能转化、风力发电,防灾减灾等专项研究。
2.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重点实施:超级稻良种1.67万公顷及相关配套技术,辣椒新品种、油青系列豆角、碧绿棱丝瓜、耐贮小果番茄等蔬菜高产优质品种1.33公顷,木薯新品种0.33万公顷,速生丰产林新品种1.33公顷,引进泰国鳄鱼优良品种及养殖技术,方斑东风螺1000亩,节能建材产品,太阳能节能产品。
3.科技产业。重点推进:水稻制种,水产种苗,罗非鱼加工,对虾加工,新型化学合成药、生物工程药物和生物制剂,林浆纸一体化;热带果蔬加工业。
4.科技平台。重点开展:组建省药物研究院,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建设海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建设“国家863计划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立农业科技服务“110”村级服务点。
对本年度工作计划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年度工作重点的预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对部分项目组织专家进行结题验收,对项目的执行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本年度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
(五)2010年。
全面落实规划发展目标,制定本年度的研发专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进推广、科技产业和科技平台等各项任务的年度实施计划,组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落实本年度项目招投标工作和项目运作资金。
1.研发专项。重点开展:热带药用植物、热带蔬菜、地方特色实验动物资源、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热带农副产品保鲜及精深加工技术,药物新剂型,矿产资源、精细加工,生态与环保,公共安全等专项研究。
2.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重点实施:超级稻良种1.67万公顷及相关配套技术,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反季节生产技术0.13万公顷,热带牧草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1万公顷,速生丰产林新品种1.33公顷,动物疫病监测、防治技术,点带石斑鱼育苗技术,节能建材产品,太阳能节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