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琼府[2006]24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海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00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海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一、形势分析
(一)基本态势。
“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琼”和“人才强省”战略,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强,2005年全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基础。
1.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科技工作的领导,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百项农业科技项目,组织实施“科技农业”。建设农业科技服务“110”,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设立2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基金,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出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建立减拨事业费项目,推动科技体制创新。建立科技活动月制度,建设虚拟科技馆,提高科学普及水平。设立省政府科技顾问委员会,引进一批博士后等高级科技人才,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据科技部2005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各省市区排名第18位,比2000年提升了3位。
2.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省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1276件,比“九五”期间增长16.4%,占建省以来专利授权总量的45.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大幅度提高,达到 122件,占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72.2%。研发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全省建立重点实验室16家,其中国家及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各1家,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国家非织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3年落户海南,实现了我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标志着我省技术创新纳入了国家创新体系。先声药业、全星药业研发中心被列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3.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高。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十大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工程。星火示范园、产业带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文昌冯家湾虾苗星火产业带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虾苗产业化基地。国家863计划海口生物制药成果产业化基地的挂牌成立,加快了制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推动了海口药谷的建设,2005年实现产值近40亿元。引进实施专利取得明显成效,仅省首届十大专利发明人就实施专利95件,累计产值167亿元。
4.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首创农业科技服务“110”,为服务“三农”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18个市县设立“110”服务站(点)210个,服务范围覆盖全省120多个乡镇,初步建立起我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成为全国推广的新模式。建立专利技术交易市场,提高了专利技术交易中介服务能力,2005年专利技术交易额达到1亿元。创建博士院士产业园孵化器、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创业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5.科技体制创新取得较大进展。从2001年起,省委、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省属科研院所改革。迄今, 28家省属科研院所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通过改革,省属科研院所增强了市场观念,建立了高效的人事、分配和科研制度,整体活力得到增强。省水产所、林科所、工科所等一批科研机构通过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科研机构发展迅速,友邦福康药物研究所、盛科生命科学院等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民营科研机构正逐步成为推进我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制药、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等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至2005年,全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9家。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8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4倍,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7.农村科技得到加强。组织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和星火小康行动计划,建立了一批星火产业带、农副产品加工密集区。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扶贫,每年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技术讲座2000多期,编印了大批实用农业技术资料。在东方市实施联合国小额信贷项目(UNDP),开展科技扶贫工作。评选农村十大科技致富能人,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开展科技进步考核和创建活动,琼海市、文昌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文昌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实施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儋州、琼海被财政部、科技部列入首批试点。
(二)机遇与挑战。
未来五年,海南科技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首先是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科技将成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进一步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技将进一步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环境问题开辟途径,纳米科技将进一步带来深刻的技术变革,空间科技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其次是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吹响了科技自主创新的号角。党中央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发展方针,国家制定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我国的科技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三是海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时期是海南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海南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到 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5000元的战略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
四是海南自主创新已有了一定基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推动海南科技事业的发展。经过广大科技人员顽强拼搏,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就:天然橡胶北移、椰子油水分离、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香蕉组培苗、PVC超滤膜等等。这些科技成就,为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增强了我省发展的后劲。
但是,未来五年海南科技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我省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和经济总量小的“三低一小”以及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而且我省科技的总体水平同国内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二是人才匮乏,尤其是优秀拔尖人才匮乏。三是投入不足,全省科技三项费总量偏小,部分市县科技三项费未列入预算。四是氛围不浓,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较弱,据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海南科技意识指标2004、2005年排名第 30位。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迎头赶上,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尤其是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我省又快又好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及中央关于自主创新的重大方针政策,按照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和实施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吸收、消化、再创新,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全面实施“科教兴琼”、“人才强省”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全局,做大科技创新平台,切实加强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一批研发专项,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引进培育一批研发机构,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我省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