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4、继续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组织设置和工作方式,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完善村务财务公开、会计代理和财务审计等制度,不断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依法完善农村公益事业筹资筹劳制度。加强普法教育,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社会联动调解机制。到2010年,90%的区、县(市)建成“平安区县(市)”,85%以上的乡(镇)、街道和90%以上的社区、行政村、企事业单位达到安全创建标准。

  (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建设,着力推进乡村公路网络建设。到2010年,南岗、道里、道外、动力、香坊、平房和松北7区100%的乡(镇)、建制村通高等级路面;呼兰区、阿城市、双城市、五常市和宾县100%的乡(镇)、85%的建制村通高等级路面;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依兰县、方正县和延寿县100%的乡(镇)、70%的建制村通高等级路面。加强乡(镇)、村屯街巷道路建设,通村公路以市和区、县(市)投入为主,村屯内街巷道路以帮扶单位和乡村、农民共同投入为主,农家院内以农民投入为主。有关部门对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的乡、村道路建设要给予优先考虑。

  2、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⑴加大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优先解决高氟、高铁、高锰、有机污染、亚硝酸盐污染及地方病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到201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以上,全部解决农村百户以上村屯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建设和完善骨干输变电、供电网络,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⑵加大农村新能源开发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幅度增加农村新能源建设投资规模,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灶。积极扩大农村新能源试点规模,在全市首批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选择10%左右的农户进行新能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

  3、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为重点,逐步建立农村“三电合一”信息体系。建设以电视、电话和电脑三种主要信息服务方式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三电一厅”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将适合农村实际需求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农民,为农民提供科技、市场、文化和教育等全方位服务。加快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形成数字化农业雏形,逐步实现气象、森林、草原、病虫害、土壤、水源和空气等数字化监控,提高生态环境综合管理预测水平,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4、加快生态村镇建设。加强国土整治,积极开展流域治理,构筑防洪体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探索农村垃圾、污水和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办法。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尽快建立垃圾处理制度,减少城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倡导使用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消减农药、化肥施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认真搞好村镇绿化,以农村“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绿化为主,将村屯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鼓励种草、种花,绿化、美化村屯。到2010年,造林130万亩,实现荒山全面绿化、超坡耕地还林、重点流域治理、村以上道路绿化、农田林网恢复和村屯绿化等目标,完成双城市、道外区等地区的国土沙化治理任务。积极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模式的循环经济,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5、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⑴完善重点河流流域规划。重点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有较大拉动作用的区域控制性工程。完善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和倭肯河流域规划,制定蚂蚁河、巴兰河等重点流域规划,继续完善松花江干流防洪工程,新建亚布力、二甲沟水库等控制性工程,提高防洪标准和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