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抗旱剂”应用技术。植物抗旱剂是一项非工程性抗旱技术,它能够使土壤水分聚合在根系周围,增强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吸水能力,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和耐旱性,尤其适合在抗旱水源缺乏地区应用。一般采用随水灌溉和叶面喷施。具体做法是:随水灌溉最佳用量为每亩200-800克;采用机械抽水灌溉的,在进水口处均匀滴灌,使药液均匀溶于灌溉水中,最好在旱地龙滴完时,田块正好浇完;挑水灌溉的直接按比例溶解于水桶中,每株树采用穴灌方式,灌水50升以上。也可用旱地龙与适量的水配合成溶液喷施在柑橘叶面上,一般叶面喷施1亩用旱地龙一袋(100克)兑400-500倍水,选择早晚无风时喷施效果最佳,如喷后4小时遇雨淋需重喷。
3.2 在土苗木管护
要认真加强在土苗木的生产管理,保障灾后恢复生产,发展柑橘的良种种苗供应。要利用大型育苗单位灌溉设施齐备的优势,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全面启动灌溉设施设备,保证在钵容器苗正常生长,为受旱果园恢复生产提供种苗保障。
3.3 灾后生产恢复措施
鉴于果树受旱,树体衰弱,果实含水量少,旱情缓解后,要及时加强生产管理,指导农民及时喷施一次0.2-0.4%的磷酸二氢钾,提高树体含钾量,下雨后,立即增施一次氮肥,恢复树势、防止一旦大旱后突遇大雨,造成的大量裂果,给柑橘生产带来损失。
4、畜禽生产
4.1 畜禽中暑主要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呼吸、心跳加快、体温升高、眼角膜充血,口吐白沫,不安、身抖出汗,瞳孔放大,神志不清,走路摇晃不稳、卧地不起,常因治疗不及时、心脏衰弱很快死亡。轻者在病初迅速给予适当治疗,可在1-2日内逐渐痊愈。
4.2 高温养殖通则
根据畜主饲养的畜禽品种及其生理特点加强综合饲养管理措施;按照饲养畜禽的规模及设施条件做好高温防暑降温工作,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外部环境及畜舍温度;避免日光直射,搭建遮阳设施,加强通风,使畜禽饲养环境更加优化;注意畜禽饲喂和饮水,适度投料,饮用清洁水;加强防病和环境消毒,主动预防发病,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保障畜禽健康生产。
4.3 主要畜禽品种抗旱养殖技术。
4.3.1 生猪。一是做好清洁卫生,确保栏舍通风。猪舍每天应清扫两次,冲洗一次。因猪粪在夏天本身也是热源物质,应彻底清扫干净。同时,夏天气候闷热,应将猪舍的门窗完全敞开,以利生猪通风散热。有条件的规模养殖户,可以添置排风设施,更利于生猪防暑降温;二是凉水冲洗,喷雾降温。对砖混结构、水泥地面的猪舍,在做好清洁卫生的前提下,每天中午一点和下午五点钟对猪舍卫生墙(1米高)和地面用凉水冲洗,对体重75公斤以上的猪,可用凉水喷雾降温,以利肥猪安全过夏;三是调整饲养量,稀养降温。标准猪舍饲养75公斤肥猪调至1头/1.2-1.4平方米,有利正常散热,以防热射病;四是调整日粮结构,饲喂适量青绿多汁饲料。夏季饲喂肥猪应将日粮中的热能饲料(如玉米、油糠)降至45%以下,把蛋白质饲料(如豆粕、饼类、豆类)增加1~2个百分点,并适当增喂优质青饲料,以利防暑降温;五是配备一定的消暑物质,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在盛夏来临之际,各养猪大户要配备一定量的薄荷、樟脑酊、甘草、滑石、皮硝、绿豆、野菊花、食用醋等消暑物质,凉水浸泡24小时给肥猪饮用有较好的消暑作用。另外夏季猪舍要有足够的清洁饮水,让其自由饮用;六是如出现生猪中暑(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口流白沫、呕吐、黏膜发紫等)症状,应及时将病猪转移到阴凉通风安静的地方。视中暑的程度,给病猪头部喷洒凉水,饮用薄荷水20毫升、樟脑酊30毫升,同时肌注安那加2~10毫升,若中暑猪出现意识障碍,卧地不起,陷于昏迷状态者,应立即断尾、剪耳放血,以免脑膜充血导致死亡;七是严禁在上午8点至下午6点以前引种运猪,即使在夜间运猪也应减少密度,避免过分拥挤造成中暑。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