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节能与新能源
把能源节约与开发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实施“节能优先、优化结构、重点突破、多元发展”的能源科技发展战略,加大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能源科技研究,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型社会建设。
--节能与能源高效利用
重点开发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在铝工业、化工、建材、淀粉、制糖造纸等行业应用热泵和机电一体化等高效节能技术和计量标准节能技术,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和终端用能效率。开发绿色环保节能建材和建筑综合技术,推广应用高效保温隔热成套技术。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
开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技术研发,重点开发以木薯等薯类、甘蔗、油料植物和秸秆等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生物柴油、合成气和沼气的技术,开发生物质向液体、气体和固体能源高效转化技术,加强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利用技术推广应用。
(七)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研究开发污染控制及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和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倡导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建筑,建设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研究开发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开展流域水环境和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的技术集成与示范、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开发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和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技术,开发生态功能区恢复技术、土壤污染物防治技术和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
--水资源合理利用
开发水资源高效利用、现代农业灌溉和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开发工业节水工艺与设备、农业生产节水技术、工业和生活废水资源化技术。
--循环经济
开发应用清洁生产集成技术,重点加强铝工业、制糖、淀粉、林产等行业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研究,开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展工业、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八)公共卫生安全
建立和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保障工程,开展重大疾病和主要传染病的防控技术研究,建立重大疫情、流行性突发疾病、食品安全以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系统,加强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防控和救治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
开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安全防范和应对机制研究,重点开展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环境污染事故、食物中毒、职业卫生安全等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研究食品安全标准及检验技术,建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检测、防控、救治技术支撑体系。
--城乡重大疾病预防与控制
开展城乡重大疾病监控、预防、诊疗和康复技术的研究,建设远程诊疗和技术服务系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医药理论与诊疗技术规范等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建立新的诊疗标准与临床疗效评价体系。重点开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人畜共患疾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及检测、诊疗和防控技术的研究,开展遗传性疾病、地方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综合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四、“十一五”时期重大科技专项
(一)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新品种引进及配套技术研究应用
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区域性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示范基地,引进加工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水稻、玉米和马铃薯免耕栽培等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开发畜禽主要疫病防控关键技术、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技术和综合防控技术、农产品先进采收技术及装备、农业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测和控制技术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检测标准化体系。
“十一五”期间,示范推广千亩万头农林畜禽水产新品种100个、先进适用技术100项,建立区域性集成创新示范基地(区)50个,健全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质量监测检测技术体系和畜禽主要疫病防控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