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边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根据全州生态系统经济承载力的空间特点、区域优势、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围绕特色产业、区域分工和竞争力的形成,构筑“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条经济带”的空间发展框架,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带动全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重点抓好“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条经济带”。一个中心,就是以延吉市为核心,重点培育吉林省东部区域中心城市。两个重点,就是加强在我州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突出地位的珲春、敦化两个重点城市的建设,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三条经济带:一是以珲春-延吉-敦化铁路、公路为轴线,构建城市经济带,重点支持三个经济支撑点的发展;二是以汪清、图们、延吉、龙井、和龙至安图二道白河的东北东部铁路通道为轴线,构建特色产业带,重点发展能源矿产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三是以中俄、中朝边境线为轴线,构建外向型经济开发带,重点发展边境旅游和口岸经济。
  加速发展县域经济。以县域工业突破为核心,加快推进各县(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增强整体活力,改善财政状况,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生态环境、再就业状况好转,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
  将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措施,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研究制订“产值分计、税收分享”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规划和解决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延吉经济开发区等扩建问题,迅速做大做强龙井、和龙、汪清、安图等一批工业集中区,促进各县(市)产业集群的形成、工业经济集约化的发展和县域经济实力的大幅度提升。
  二、加快培育中心城市,积极发展重点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努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
  实施城市发展战略,打破体制障碍,加快培育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发展重点城市,大力发展重点镇,形成等级规模结构合理、空间布局有序、设施完善配套的州域城镇体系。
  加快培育区域中心城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和调整布局结构,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加快延吉、龙井、图们三座城市的发展,建设以延吉市为核心的区域中心城市。以提高城市功能为主线,优化主城布局,适度拉大城市框架,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力争经过“十一五”或更长时期的努力,把延吉市培育成为地方特色突出、民族气息浓郁、产业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的吉林省东部区域中心城市。
  积极发展重点城市。充分发挥珲春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对外贸易和旅游服务业,将珲春市建设成为吉林省东部重要的口岸城市。充分利用敦化市现有的工业基础和外联吉林、白山、牡丹江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医药保健、木材加工、农牧特产和现代物流业,将敦化市建设成为延边重要的新兴工商贸易城市。
  大力发展小城镇。按照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保护环境的原则,以朝阳川、大石头、石岘、百草沟、英安、头道等19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为重点,认真总结小城镇试点经验,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改造步伐,尽快完善功能,促进人口集聚,为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坚持以产业为依托,逐步将小城镇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村经济文化中心。
  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突出规划的龙头作用,严把规划设计关。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延龙图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河流两岸综合开发规划》的编制与修订工作,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城市建设。加快城市生态绿化系统建设,实施“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目标,加快园林绿地建设,城市绿化做到“点、线、面、环”有机结合、“乔、灌、花、藤、草”合理配置,不断提升城市园林及河流两岸绿化档次与水平,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突出延边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推进朝鲜族民族建筑建设,彰显城市个性,强化精品意识,建设精品工程,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城市品味。加强城市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美化城市市容市貌,综合推进城市形象建设,促进城市建设与文化创新、科技艺术相结合,建成人与自然和谐、适宜居住和创业的最佳生态园林城市。

第四节 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十一五”期间,全州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要迈上新台阶。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形成覆盖全州、连接全国、通向世界的高速通信网络。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基本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快速传递,为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准确、及时和高效的信息服务。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企业,形成我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0年,全州信息化整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
  一、全面推进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
  进一步改造完善州政府政务信息网,全面实现州和县(市)政务大厅信息化,政府工作部门全面实现网络办公和政务公开。州本级政府部门全部建成部门网站,并与州人民政府政务信息网链接;建成州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和县(市)人民政府的办公业务专网;各县(市)人民政府全部建成独立门户网站,完成综合资源信息库建设。加快全州各主要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和图们江流域多语种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加快社会保障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推动“金保工程”有效实施。加快城镇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数字延边”。加快延边信息港和延边风采网站的特色化建设。积极推进“吉林通社区数字复合网络服务体系”支线“延边通”工程和国家“12金”工程及城市信息系统建设。鼓励各部门和行业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贸易信息化、金融财税信息化、教育科技信息化、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国土资源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文化宣传信息化、档案资源信息化、城市信息化、信用信息化和社会公众信息化进程。
  二、着力发展信息产业
  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等方式,新上一批信息产业项目,形成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延边比特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智能照明控制产品国产化进程,替代进口,尽快形成生产规模。“十一五”期间,建设延边信息产业园,吸引一批软件开发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国外信息产业项目入驻。在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延吉经济开发区、图们经济开发区兴建电子产品重点企业,重点扶持致远工业园、喜来健电子治疗仪和宏润光电子等项目建设。到2010年,全州信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30亿元。
  三、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鼓励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导外来客商重组改造我州老企业,优先支持新建信息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吉林敖东药业、石岘白麓纸业、延吉卷烟厂等传统骨干企业的ERP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使生产、管理成本降低10%以上;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全员劳动生产率上升30%以上;实现企业仓储、销售、财务等资金流和物流信息化管理;争取每年将2-3户老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发展基金扶持计划。利用电子商务,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辅助制造(CAM)等技术,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
  四、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强化各主营电信运营商的主导和带动作用,在继续推进现有电信、邮政、有线电视、网络等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力争在科技、教育、文化、咨询、传媒、娱乐、培训、家政等服务领域有所突破,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信息服务商,建立健全开放、竞争、有序的信息技术服务市场。重点推进公共信息服务、科技信息与数据分析、社会化信息咨询、远程教育和技术培训、传媒服务等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第五节 科技教育与各项社会事业


  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州”和“人才强州”战略,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进步新机制,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突出教育战略地位,促进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全面繁荣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卫生、体育事业,实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科技创新机制。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以及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完善和推进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社会科技服务机构为中介、政府积极推动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