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无锡市政府关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

  (三)总体目标。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四名”(名地、名街、名居、名遗)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全市“国保”数达到18处,“省保”数达到70处,“市保”数达到300处,历史街区、古村镇达到10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开放单位数达到100座,各级文保单位完好率达到100%,历史街区、古镇村完好率达到95%以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达到6个,省级的达到10个。积极推进古运河无锡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市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阴基本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兴建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主要任务和项目分解
  (一)主要任务。全面实施“四名”工程,着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名地工程要以考古为突破,确立无锡是吴文化发源地的地位;以保护工业遗产为重点,形成城市历史特色;以遗存较好的乡镇企业为基础,彰显无锡乡镇企业发祥地底蕴。名街(镇、村)工程要在修复四大历史街区的基础上,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分别选择1-2处历史街坊,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分别选择2-3座古镇、古村实施有效保护。名居工程既要重现历史名人故居修复,还要积极征集、收藏、展示一批当代无锡籍名人文献、物品,开设纪念馆、事迹陈列馆,发掘其人文内涵。名遗工程要重点保护好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全面保护好具有江南鱼米之乡特征的民俗、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得以弘扬和传承。
  “十一五”期间,主城区要全力实施“1234”文化遗产重点建设工程,即围绕一条古运河,全面保护沿河传统民居和工业遗产;建设鸿山遗址、阖闾城遗址两大遗址公园;构筑泰伯渎、泰伯墓、泰伯庙三大历史人文景观;修缮清名桥、惠山、荣巷、小娄巷四大历史街区。江阴、宜兴要确定一批重点文化遗产项目纳入“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二)项目分解。市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市、有关部门(区)共建,以市为主,市有关部门(区)为责任主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市、区共建,以区为主,区为责任主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区、乡镇(街道)共建,以乡镇(街道)为主,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历史街区修复由市、区共建,以区为主;古村、镇的修复由区、乡镇共建,以乡镇为主。江阴、宜兴市也要做好本区域重点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责任分解。“十一五”期间,各市(县)、区和各有关单位重点实施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项目:
  1.江阴市:规划建设中国旅游博物馆,建设佘城遗址公园、祁头山遗址公园;修复江阴蚕种场、刘氏兄弟故居;保护城北历史街区、中共江阴地下组织旧址、适园、青阳悟空寺、江阴古桥群,冰心、张大烈等名人故居群;做好古村、古镇、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申报九狮舞、江南丝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莲湘、段龙舞、米酒酿制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