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统计和监测体系,加强信息引导,形成信息发布制度。编制完成《厦门市商业发展报告》,分析行业发展现状与动态,宣传政府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科学引导商业投资和网点的合理布局,构建规划合理、有序发展的商贸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商贸系统和建设系统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网点规划和商贸业设施建设的问题。
(3)转变政府职能,支持行业协会(公会)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一是支持行业协会组织我市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和本地市场,组织本地产品参加国内展览会、订货会,建立市场营销体系;二是以市商业联合会及其行业公会、食品行业协会、会展协会、拍卖协会等商协会和经贸信息中心为主体,开展各项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市场信息、网上交易平台等服务;三是支持、鼓励各协会、同业公会开展行业统计、信息发布、资质初审、行业诚信建设、培训交流、组团参展等服务工作;四是推动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五是组建1-2个流通协会,完善会展协会、拍卖协会组织建设,做好酒类同业公会、餐饮同业公会换届选举。
2、促进流通企业转变传统经营方式,扶持流通企业做强做大,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形式,加快流通现代化建设。
(1)促进连锁经营的发展。一是鼓励有实力的连锁经营企业参与“农改超”项目的实施,发展社区生鲜超市;二是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我市的实施,加快岛外农村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连锁经营体系建设,改造一批标准化农家店和农资店,今年的目标是建设80-100个农资店;三是培育一批有实力的连锁企业,主动对接岛外工业集中区建设,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向岛外和周边地区发展;四是扶持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发展深入社区的连锁服务网点,重点推动社区超市(便利店)、再生资源回收、早(快)餐店等三种必备业态进社区。
(2)推进物流中心建设,提高我市区域商贸聚集力和辐射力。一是做好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生活消费品三大类物流中心的规划、布局、建设和培育,协调建设部门落实好物流项目用地,为中小流通企业提供现代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配送服务;今年的重点是推动中埔农产品物流批发交易中心二期、翔安汽车物流交易市场一期、旗山生活资料物流园等的规划、建设;二是扶持连锁企业加快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降低流通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