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强化综合防治措施、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手段,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加大投入,规范管理,逐步解决我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建立起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长效机制。
(二)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饮水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饮水供应严重不足问题,到2010年全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少三分之一;到2015年全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少一半以上;到2020年基本解决全区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和组织职能,落实责任,增加投入,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同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动员他们参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供水管理,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要认真调查研究,编制切实可行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规划,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要在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发展集中供水为方向,优先进行城乡扩网和连片集中供水的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严重水污染和水供给不足的问题,优先保障农村中小学校饮水安全问题。
3.防治并重,综合治理。要加强水源保护,制止可能污染、破坏水源的行为。加强污染治理,消除因工农业污染造成的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推行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4.建管并重,注重实效。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落实工程建后管理主体和运行管理方案,建立良性循环的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三、以规划为指导,综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以规划为依据,以综合措施为手段,分步实施。编制切实可行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规划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详细普查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对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抓紧编制“十一五”时期和到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规划,并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要制定合理保护和配置水资源、大力防治水污染、开展供水工程建设、推行节约用水和加强监督管理等有效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规划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