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失效]


  4.建立完善“两级三层”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和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不出现农产品食用安全事故。

  5.强化流通领域标准化管理。建设郑州市现代农产品标准化物流园区,全市培育10家标准化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大型批发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同时对城区的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实行标准化管理。

  6.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搞好农产品名牌创建和原产地保护。三年内3―5家企业进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行列,3―5个产品成为中国名牌、10个产品成为河南省名牌。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标率(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达到80%。

  7.建立完善符合我市特点、与我市实际相适应的农业投入品监管标准体系、农业专业技术标准化服务体系、标准化信息服务体系,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8.加强农业标准化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

  三、建立结构合理的农业标准体系,实施和制(修)订地方农业标准规范的主要任务

  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加快我市农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进程。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标准化工作管理部门要相互配合,对我市现行的农业地方标准及生产技术规范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要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的现状以及我市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需要制(修)订标准规范。充分利用我市特色农业经济优势,总结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农业地方标准规范,形成科学严密的农业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近期重点抓好以下10个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

  1.种植业方面。构筑以优质、高产、高效、特色、节水、节肥、节种、节能、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新格局,包括以中牟大蒜、中牟西瓜、新郑大枣、河阴石榴、广武大葱为代表的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和优质小麦、花生等大宗粮油产品为主的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全与之相配套的种植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包括环境要求、优质品种标准及繁育技术规程、无公害技术规范、病虫害防治、疫病检疫测报、优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等在内的标准。

  2.畜牧业方面。要以推广规模化、专业化和无公害化养殖、促进品种改良为重点,突出奶牛、生猪、肉牛、蛋(肉)鸡等的养殖,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畜牧业标准体系。作为对畜牧业标准的补充,制定配套完善的养殖规程、技术标准等,实现标准化养殖率80%以上。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