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农业局关于在抗灾自救工作中突出抓好再生稻和秋洋芋生产的紧急通知


  (一)再生稻技术措施

  1、及时管水。中稻收获前田间要保持湿润状态,有较充足的水分让腋芽萌发、生长,提高水稻休眠芽的成活率,防止后期脱水影响再生芽萌发。如果收割前几天稻田出现白土、发裂现象,还要灌跑马水或千方百计挑水护芽,保证再生芽成活。头季稻收获后立即复水,一直灌浅水至接近再生稻黄熟时排水。

  2、看芽收割头季,保证留桩高度。当全田谷粒黄熟90%以上、70%的植株倒二、三节芽长达3厘米以上时收割,留桩高度达到33~40厘米,有利于休眠芽快速伸长,增强抗逆力,争取倒二节休眠芽成穗,提高再生穗率。

  3、稻草覆盖,保护性耕作。头季稻收获后立即将稻草覆盖在稻桩行间,既可以减少田间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于抗旱保苗,促进再生芽的生长;又可增加土壤的钾素营养,培肥土壤地力。

  4、施好发苗肥。在头季稻收割后5~7天及时施用发苗肥,亩施用50%BB肥7~10公斤或亩施尿素10~15公斤,因干旱较重而未能施促芽肥的田块可增施清粪水1000~1500公斤,争取多发再生苗,提高再生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施肥时应保持田间有一定水层,遇高温伏旱田间无水时,可以采用叶面喷施。

  5、喷施“920”。再生稻始穗期亩用“920” 1.5~2克喷苗,促进再生稻早孕穗、早成熟,适当增加穗长和粒数,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

  6、及时防治再生稻病虫害:根据病虫测报情况,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关键时期重点防治叶蝉、稻纵卷叶螟、三代螟虫等虫害。

  (二)秋洋芋生产技术措施

  1、早引种,引好种。 各地务必提前25-30天将合格种薯从种薯产地引进到种植地区发放给农户让其自然打破休眠。重点选择抗逆强特别是能抗高温、休眠期短、结薯早的早熟和特早熟优良品种,可选择抗病力强的脱毒马铃薯如渝马铃薯1号、川芋4号、鄂马铃薯3号、脱毒米拉等作种薯。种薯最好是直径大于35毫米、无明显病虫害症状、无腐烂块茎以及表皮无损伤、纯度在90%以上。

  2、适时播,整薯播。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最迟不超过9月10日。提倡采用小整薯播种,用针刺物理方法打破休眠,在播种前2天用多菌灵浸泡种薯,自然晾干后播种;对于切块播种的种薯必须在播种前1-2天提前切块,采用赤霉素(920)浸泡晾干后播种。

  3、合理密植,施足底肥。稻茬洋芋与油菜套作田块,洋芋、油菜均采取宽窄行种植。洋芋宽行0.6m,窄行0.2m,窝距0.22m,每亩播洋芋7000窝左右。10月中旬在每行洋芋宽行中间免耕撬窝栽2行油菜。稻茬净作洋芋,每亩播种密度应达到1~1.1万窝,行距0.33 m,窝距0.16~0.18m。采用基肥一道清。每亩施足有机肥1500公斤,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或氯化钾15公斤),或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加35%复混肥30公斤。盛花期用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两次。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