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抓项目、抓重点的工作思路。加大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施力度,扩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服务面和辐射带动面。
--坚持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完善法规政策,加强执法检查,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依法推动残疾人工作深入开展。
--坚持开拓创新、分类指导。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步伐。加强分类指导,实现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共同发展。
--充分发挥残联组织的职能作用,加强基层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加强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主要目标
--扶持3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解决温饱,已解决温饱的稳定提高经济收入。全省残疾人基本生活总体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加快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加大重点康复工程和项目实施,使15万残疾人不同程度康复。
--加强农村贫困残疾人扶助工作,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改善10000户以上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家庭居住条件;帮助农村残疾人全部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将城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并适时提高标准;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残疾人高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对20万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逐步满足残疾人就业需求;残疾人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完善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状况。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信息交流无障碍,逐步实现城市主要公共设施、城镇主要道路无障碍化。
--残疾人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特殊艺术保持全国先进水平,竞技体育取得新的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残疾人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基本规范化,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为残疾人的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三、任务指标和主要措施
(一)康复
任务指标
--加强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工作网络,扩大康复服务面。各市州和80%的县区市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或康复服务站;兰州、金昌、嘉峪关、武威、张掖、酒泉市和其他地区城市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其他地区农村70%以上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
--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万例、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4000名、肢体残疾矫治手术500例、肢体康复训练5000名、装配假肢和矫形器各2500例、聋儿听力语言训练1500名、智力残疾儿童系统训练1000名、麻风畸残矫治手术500名,为36万名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为6万名残疾人供应辅助用具。
--加强康复人才培训工作,对残联及康复机构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进一步开展残疾预防,减少残疾发生。
主要措施
1、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列入卫生工作规划,纳入县、乡、村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以专门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服务网络;兴办残疾人康复机构,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室建设;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加强农村和社区康复工作,发挥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学校、福利企事业单位、残疾人活动场所等机构、设施的作用,扩大康复服务面;配备社区康复设施,建立社区康复员队伍,开展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提高康复工作水平。加强社会福利机构、残疾人养护机构、特殊教育机构中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康复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