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要关心、重视和扶持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把残疾人体育工作纳入社会发展大局,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各级残联、体育主管部门要制定规划,管理、指导、协调本地区残疾人体育工作,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
6.组团参加2006年第四届全国特奥运动会和2007年第七届全国残运会并取得好成绩,为辽宁争光。做好我省参加2007年第十二届世界特奥运动会等重大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运动员训练和参赛等项工作,争取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
7.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省残疾人体育训练康复中心功能,并发挥全国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的作用。各级残联要加强残疾人体育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残疾人体育组织社会化功能,活跃基层残疾人体育活动;加强对残疾人体育管理人员培养,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充满活力的残疾人体育工作者队伍。
8.各级残联、体育主管部门和残疾人体育组织要密切配合,依托城市社区康复站、农村乡镇文体活动站、特教学校、福利企事业单位和在全省设立的体育训练基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区体育设施,动员组织各类残疾人参加残健融合、康复健身的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要充分考虑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适当增加相应的设施。
9.积极推进解决残疾人运动员等级评定、就学、就业和保险、奖励问题,把残疾人运动员培训纳入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就业和家庭生活困难问题。要继续做好省残联与沈阳体育学院合作联办的运动训练专业(残疾人运动训练方向专业)本科班,有计划地招收一定数量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就读。依托体育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在残疾人体育宏观发展、科学训练、竞赛、信息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为残疾人体育发展提供支持。建立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和技术人员信息数据库,科学开展各项残疾人体育工作。
10.完善运动员选拔、培养、输送体系,在抓好体育后备人才选拔的同时,抓紧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培养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训练梯次和网络。
(六)社会环境
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条件。
任务指标
--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加大宣传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树立和宣传优秀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呼吁和感召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
--推动市、县级电台、电视台开办专题节目和手语新闻节目,并使节目有所创新和提高。
--积极推进“字幕工程”,促进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
主要措施
1.新闻、出版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措施,支持和动员新闻媒体通过不同形式宣传残疾人事业。结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局,推动在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增加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等内容,培育爱心,营造关爱他人、扶助弱者的良好社会环境。
2.组织好“全国助残日”活动,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举办好“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
3.发挥残疾人事业新闻促进会作用,协调和动员新闻媒体采用不同形式,反映残疾人生活,宣传残疾人事业。树立和宣传优秀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和残疾人工作者敬业奉献精神。
4.提高手语电视新闻和广播专题节目的覆盖率,不断丰富节目内容。推动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等逐步加配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