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政府批转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的通知
(辽政发[2006]30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同意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制定的《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
为进一步改善全省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推动我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构建和谐辽宁战略目标相适应,依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精神,制定《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
一、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执行情况和残疾人事业面临的任务
《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2005年)》实施五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以省政府确定实施的10项爱心助残工程为载体,创新工作思路,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指标,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文明。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人道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为满足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解决了大量实际困难,扶残助残的文明社会风尚更加普及深入;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进一步营造了关爱残疾人的舆论氛围;残疾人事业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治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更加重视改善残疾人生活,积极为残疾人服务,不断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和场所、残疾人维权服务机构及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改善了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全省乡(镇、街道)以上全部按规定健全了残联组织,市级以上残联领导班子全部配备了残疾人干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三)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全省有50万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和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盲、聋、弱智儿童少年平均入学率达到93.5%,上线残疾考生录取率连续5年达到100%;近13万名残疾人接受职业培训;扶持38万名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25万余名城乡特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成绩优异,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四)残疾人自身素质普遍提高。广大残疾人以珍惜人生、热爱祖国、志在奉献的高尚情怀,锐意进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辽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参加生产劳动摆脱了贫困,一大批残疾人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进入各级人大、政协的残疾人代表或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有效地改善了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为残疾人同全省人民共同实现小康生活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当多的残疾人贫困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稳定保障;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区、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