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3.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切实改善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依托骨干职业院校,结合骨干专业建设,以专业为引领,建设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多元投资,标准化、现代化、开放式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到2010年,在全省重点建设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技术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2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其中100个力争进入国家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项目库。
4.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以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以加强信息化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建设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库,为职业院校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2006年完成20-30个专业的教学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到2010年力争建成覆盖全省职业院校主干专业的教学信息资源库,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水平,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
5.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全省将做强做大一批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提升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发挥其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省政府将利用金融机构贷款,支持部分地区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到2010年,全省建成15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力争50所以上中等职业学校、10所高等职业院校进入国家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
6.实施“县级职教中心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强化专业建设,逐步完善实习实训设备,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全面提高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水平,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实行高等院校与职教中心共建和帮扶制度,鼓励城市职业学校与县级职教中心进行校际交流。制定全省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到2010年争取有50个县级职教中心进入国家职教中心建设规划。力争在经济发达、教育基础好的县建成1-2所综合性农村社区职业技术学院。
7.实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大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和相关学历层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到2010年,力争建成10-15个省级中、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研究生及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以及10个左右职业院校教师实训基地。同时,各市建立完善自己的教师培训基地,形成一个覆盖全省职教师资培训的网络,增强实际培训能力。到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要达到90%以上;基础课、专业课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5%以上;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60%以上;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95%以上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量的20%-30%,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达到40%以上;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
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加快“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对职业院校中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教师,可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授级讲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评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