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普通高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督查工作的通知

  [体育工作创新点] 是指在体育教学、训练、群体、竞赛以及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做出的创造性工作,对传统模式的改革具有推陈出新、提高效益的历史贡献。
  [体育教学改革亮点] 是指体育课程教学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所努力反映出来的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即以体育学科的特定性质和功能为依据反映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应属于具体化了的课程理念。
  [体育特色] 是指学校在体育工作中积累沉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的风貌、措施、方案或成果。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同类学校中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体现在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重要方面。

  附件2:
浙江省普通高校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基本情况表

  1.学校名称:
  学校性质:(1)部属院校  (2)地方本科院校   (3)专科院校(含高职)
  2.在校全日制学生总数    人,研究生   人,脱产成教学生   人,学校折合学生数共    人。
  3.体育教职员工总数     人,在职专任体育教师    人,外聘教师  人,
  “双肩挑”兼职体育教师    人,承担体育教学体育教师总数合计    人。
  4.在职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本科    人, 硕士   人, 博士   人,本科学历以下   人;取得攻读硕士学位资格   人;硕士以上学历比例达到  %。
  5.在职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教授    人,副教授    人,讲师     人,
  高级讲师(限高职)   人,助教    人, 高级职称比例达到      %。
  6.学校体育必修课程的设置对象是:
  (1)一年级 (2)二年级 (3) 三年级 (4)四年级  (5)研究生
  7.学校体育课程选择的教材是:
  (1)国家教指委审定统编教材  (2)国家教指委待审定统编教材
  (3) 自编教材        (4)迄今尚未有教材
  8.目前学校体育课程是否已实行学生“三自主选课”,即自主选课、自主选师、自主选时
  (1)已经实行  (2) 部分实行  (3)没有实行
  9.目前是否对身体特殊或病、残、弱的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或特殊体育课等
  (1) 是  (2) 否   (3)在部分学生中开设
  10.学校室外生均体育场地面积_________平方米,学校室内生均体育场地面积_________平方米,学校生均体育场地面积_________平方米。
  11.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年在职体育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      学时/周。
  12.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等工作是否计算工作量
  (1) 计算 (2)不计算
  13.学校是否执行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是  (2)否
  14.体育教师是否与其他课程教师“同工同酬(教学工作量计算、课酬等)”
  (1)是   (2)否

填表人:
填表日期:二○○六年 月 日

单位(章)

  附件3:
浙江省普通高校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自评表

  学校名称             联系电话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主 要 观 测 点     │  自评等级  │
│      │        │                 │       │
│      │        │                 │       │
├──────┼────────┼─────────────────┼───────┤
│   1   │   1.1    │1.贯彻教育体育法规        │       │
│  领导  │ 领导重视程度 ├─────────────────┼───────┤
│  组织  │        │2.将体育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基本│       │
│  机构  │        │内容               │       │
│   和   │        ├─────────────────┼───────┤
│  管理  │        │3.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待遇及有关政策 │       │
│      ├────────┼─────────────────┼───────┤
│      │   1.2    │1.体育教学部(系、室)      │       │
│      │ 组织机构和管理 ├─────────────────┼───────┤
│      │        │2.校、系体育工作组织和管理    │       │
│      │        ├─────────────────┼───────┤
│      │        │3.有关部门与体育管理部门的配合  │       │
│      │        ├─────────────────┼───────┤
│      │        │4.学生组织发挥的作用       │       │
├──────┼────────┼─────────────────┼───────┤
│   2   │   2.1    │1.体育教师编、配情况       │       │
│   基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   础   │        │2.教学辅助人员的配备       │       │
│   建   │        ├─────────────────┼───────┤
│   设   │        │3.职称学历结构          │       │
│      │        ├─────────────────┼───────┤
│      │        │4.师资培训            │       │
│      ├────────┼─────────────────┼───────┤
│      │   2.2    │1.体育经费            │       │
│      │  教学条件  ├─────────────────┼───────┤
│      │        │2.体育场馆设施          │       │
│      │        ├─────────────────┼───────┤
│      │        │3.体育器材设备          │       │
│      │        ├─────────────────┼───────┤
│      │        │4.电化教学与声像资料       │       │
│      │        ├─────────────────┼───────┤
│      │        │5.图书资料            │       │
│      │        ├─────────────────┼───────┤
│      │        │6.计算机配备           │       │
├──────┼────────┼─────────────────┼───────┤
│3      │   3.1    │1.开设体育课的年级        │       │
│      │  课程设置  ├─────────────────┼───────┤
│课     │        │2.体育课类型           │       │
│程     ├────────┼─────────────────┼───────┤
│教     │   3.2    │1.教材              │       │
│学     │  教学文件  ├─────────────────┼───────┤
│      │        │2.教学文件            │       │
│      ├────────┼─────────────────┼───────┤
│      │   3.3    │1.体育基础理论课         │       │
│      │  体育教学  ├─────────────────┼───────┤
│      │        │2.体育实践课           │       │
│      │        ├─────────────────┼───────┤
│      │        │3.教学改革            │       │
│      ├────────┼─────────────────┼───────┤
│      │   3.4    │1.师资队伍管理          │       │
│      │  教学管理  ├─────────────────┼───────┤
│      │        │2.教学管理            │       │
│      │        ├─────────────────┼───────┤
│      │        │3.场馆设施与器材管理       │       │
├──────┼────────┼─────────────────┼───────┤
│   4   │   4.1    │1.课外体育锻炼组织        │       │
│  课外  │ 课外体育活动 ├─────────────────┼───────┤
│  体育  │        │2.课外辅导与锻炼         │       │
│   与   │        ├─────────────────┼───────┤
│  训练  │        │3.群众性的竞赛活动        │       │
│      ├────────┼─────────────────┼───────┤
│      │   4.2    │1.代表队管理           │       │
│      │  课余训练  ├─────────────────┼───────┤
│      │        │2.代表队训练与竞赛        │       │
├──────┼────────┼─────────────────┼───────┤
│   5   │   5.1    │1.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掌握情况  │       │
│   体   │  学生学习与  ├─────────────────┼───────┤
│   育   │  锻炼效果  │2.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       │       │
│   工   ├────────┼─────────────────┼───────┤
│   作   │   5.2    │1.教学研究成果          │       │
│   效   │  教学研究与  ├─────────────────┼───────┤
│   果   │  科研成果  │2.科学研究成果          │       │
│      ├────────┼─────────────────┼───────┤
│      │   5.3    │1.运动竞赛成绩          │       │
│      │  运动竞赛与  ├─────────────────┼───────┤
│      │   成绩   │2.承办各级各类体育比赛      │       │
├──────┼────────┼─────────────────┼───────┤
│   6   │   6.1    │1.体育工作创新点         │       │
│  创新  │体育工作创新点与├─────────────────┼───────┤
│  亮点  │   亮点   │2.体育工作亮点          │       │
│   与   ├────────┼─────────────────┼───────┤
│  特色  │   6.2    │体育工作特色           │       │
│      │ 体育工作特色 │                 │       │
├──────┼────────┴─────────────────┴───────┤
│   要   │                                  │
│   改   │                                  │
│   进   │                                  │
│   和   │                                  │
│   加   │                                  │
│   强   │                                  │
│   的   │                                  │
│   方   │                                  │
│   面   │                                  │
└──────┴──────────────────────────────────┘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