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重点提高对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
要以提高对气象灾害,特别是突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全省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加快全省中尺度加密气象观测系统、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系统、雷电监测系统、农业与生态气象观测系统、城市环境和大气成分气象监测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和水平。气象、农业、水利、交通、环保、林业、城建和民航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全省的综合气象观测网,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我省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
(二)建设功能先进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
要大力推进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设统一的气象通信和信息存储、分发系统,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实现观测数据共享。各项气象观测数据的共享工作由省气象局负责,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提供和共享大气、水文、环境、生态与农业、民政、国土资源等方面的数据信息。
(三)进一步完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
各级气象部门要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大力发展数值预报释用技术,建设精细化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努力提高预报预测精细度和准确度。要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合作,根据不同要求,制作针对性强的预报预测产品。
(四)加快我省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建立由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突发气象灾害和相关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系统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气象灾害和相关衍生灾害的监测、调查和影响评估工作,增强对旱涝灾害、农林业病虫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和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居民取暖一氧化碳中毒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要加强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项目影响的评估模型研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不断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要把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畴,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各级气象部门要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按照“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公共气象服务理念,不断健全服务体系,改善服务手段,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有关媒体、网络和通信运营企业要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气象信息的播发工作,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