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总体目标。
1.群众对出生缺陷主要预防知识的知晓率,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高新区(以下统称城区)达90%以上,其他区(市)县达80%以上。
2.为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对全市登记的已婚待孕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小剂量叶酸片,发放率达98%以上。
3.建立成都市产前诊断中心和各区(市)县产前筛查技术服务机构,依法开展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工作。
4.开展新生儿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筛查,城区筛查率达85%以上,其他区(市)县达50%以上。
5.建立和完善听力筛查工作网络,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城区筛查率达到70%。
6.做好出生缺陷儿童的康复工作,城区采取早期康复(视力残疾康复、听力残疾康复、肢体残疾康复、智力残疾康复及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率达到80%,其他区(市)县达到50%。
(二)年度目标。
三、工作重点
(一)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出生缺陷监测体系,在全市医疗保健机构及计生服务机构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监测网络。做好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健康监测,建立和完善村(社区)级出生缺陷起报制度。
(二)科研工作。加强出生缺陷干预科研工作,为预防出生缺陷提供理论依据和干预手段。
(三)干预工作。
1.一级干预:避免常见、重大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此项工作由市计生委牵头负责。一是通过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预防出生缺陷有关科普知识的宣传;二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和现代通讯工具广泛开展预防出生缺陷有关科普知识的宣传;三是利用有关部门网站专设出生缺陷干预网页进行宣传;四是以村、社区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优生知识;五是有针对性地普及婚前保健知识、引导群众自愿参加婚前健康检查,开展遗传与优生咨询服务,指导已婚待孕妇女增补小剂量叶酸片、实施四项病原体(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筛查,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
2.二级干预: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出生率。此项工作由市卫生局牵头负责。按照卫生部《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和《四川省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成都市产前诊断中心和各区(市)县产前筛查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工作,提供出生缺陷咨询等相关服务。对于有出生缺陷风险的孕产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