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家在心理、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企业家队伍。加强对企业家的宣传,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爱护企业家的氛围。加强职业经理人才的培训、培育和认证,为县域中小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培养、使用、激励和使用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30个经济欠发达县每县办好1所职业技术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立足于当地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需要。实施校企合作计划,支持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企业急需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建立职教集团。大力实施“金蓝领”培训工程,加快培养专业对口、技术等级配置合理、企业生产第一线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引导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基层领办企业、开展技术开发和经营活动。积极推进县域劳动力市场建设,省内大中城市招用外地工人要优先安排欠发达县输出的劳动力。
15.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对各县(市、区)主要从事为工业企业担保服务的担保公司要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试点,落实减免营业税政策。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为县域工业企业提供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融资担保、企业管理、人才引进、产品展示、商品供求、招商引资等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企业培训体系,加强对县域工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培训培养。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和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外维权,对内自律。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防止和打击各种形式的逃废债行为。
16.积极推进企业制度和管理创新。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以转让存量资产为主要方式,鼓励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吸引民间资本、外商资本进入。积极推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胆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决策、分配和用人机制创新。大力推进以管理信息化为重点的企业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加大信息技术投入,重点对企业主导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供应链进行整合改造,带动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管理和基础管理创新。
五、切实加强对县域工业发展工作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