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壮大奶业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乳品加工企业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通过基地化养殖、小区养殖等途径,把千家万户的散养相对集中起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对品牌、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进行整合,加速乳制品品种的开发力度,扩大加工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支持县、区为大型乳品加工企业提供服务的配套项目,构建以乳品加工为主导的奶业多元化经济支架,努力形成支撑有力、集合效应与关联效应为一体的奶业经济产业集群。
(三)提高奶业科技水平。一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奶牛饲养者的素质,挖掘生产潜力;二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设一批良种繁殖场,建立后备良种奶牛繁育基地,引进优质高产奶牛品种,推广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加快对现有奶牛的品种改良,加强人工授精站点建设,推进奶牛胚胎移植及相关技术产业化,加速优质高产奶牛扩群。三是加强奶牛疫病防治,加大强制免疫力度和检疫力度,全面实行奶牛“健康体检”制度,确保奶牛重大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加强疫情监测和疫病普查,建立应急机制,规避奶业发展风险。
(四)保障质量安全。各地、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牛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管理和奶制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乳及乳制品质量检测体系、产品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监测网络,推行产品标识、质量追溯制度。强化奶牛场和养殖小区的无害化处理措施,实现生态养殖,推进无公害奶源的生产。规范投入品的生产经营,推广营养安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和生物制品;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确保乳及乳制品的食用安全。
(五)拓展消费市场。加强宣传,科学引导,普及营养知识,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扩大奶制品消费。加强农村市场的开发,顺应城市居民奶制品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满足城乡居民奶制品消费增长需要。加大产品营销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开辟国内外奶制品销售市场。
(六)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乳品标识管理,强化市场监管力度,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维护消费者利益。引导和鼓励各地建立奶牛合作社、奶业生产者协会和股份合作制联合体等组织,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订单养殖”,建立“利益互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维护奶农合法权益。发挥协会、合作经济组织的协调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提倡公平合理竞争。
四、加大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