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市奶业发展的意见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市奶业发展的意见
(合政办〔2006〕3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加快我市奶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奶业发展的重要性

  奶业是比较效益较高的朝阳产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效应。大力发展奶业,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农产品增值,是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奶类生产、乳品加工和市场消费持续增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伊利、新希望等大型乳业生产加工企业入驻我市,进一步促进了奶业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了奶业经济快速发展。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现阶段加快发展奶业的重要性,把发展奶业作为我市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强力推进,切实解决奶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奶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奶业发展全局,围绕伊利、新希望等大型乳业企业综合生产和加工能力的提高,以扩大养殖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实力为主线,进一步突出奶源基地建设,转变生产方式和创新发展模式,加强良种繁育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奶业集约化、标准化、优质化水平,加速奶业产业化经营,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的产业链,建立稳定的奶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及综合服务体系。

  (二)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末,全市奶牛存栏达到6万头,实现年产鲜奶25万吨,乳制品产量50万吨,奶牛机械挤奶率达到95%,长丰、肥东各建成一个2-3万头奶牛的奶源基地,全市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奶业经济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60元以上,实现农民增收1.5亿元。

  三、实施保障措施

  (一)建设奶源基地。立足我市养殖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伊利集团、新希望集团等大型乳业企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全市奶业养殖布局。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饲养奶牛的积极性,把群众的投资重点引导到发展奶业上来。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发挥乳业加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适度规模饲养,实现奶牛由分散饲养向集中规模饲养转变。按照“公司+小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扶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奶牛养殖户。各地要结合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奶牛养殖,建立相对集中的生态奶源基地,建设一大批生态化、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畜牧部门要为奶牛养殖场(户)提供全程有效的技术服务,积极推广青贮、氨化技术,为奶源基地提供优质充足的饲料资源。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