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生猪良种繁育基地。扩大仙游、同安台湾良种猪繁育场的养殖规模,在三明、南平、龙岩、宁德各新建一个台湾良种猪繁育场,在同安建立台湾地方猪种繁育场。
闽台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在扩建漳州、福州两个闽台水产品引育种基地的基础上,将我省14个省级良种场作为对台水产品种苗引进隔离区,引进并合作繁育老虎斑、龙胆石斑、巨石斑等海水养殖品种以及罗非鱼、香鱼、淡水鲈鱼、甲鱼、淡水鲨鱼、虹鳟等淡水养殖品种的苗种,建设闽台优高海产动植物的养殖、推广、引种、保种以及高密度养殖的综合示范基地,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闽台水产良种繁育体系。
闽台林业种苗研发与繁育中心。建立福清闽台林业种苗研发与繁育中心、漳州花卉引种示范基地和华安、永安、武夷山竹种基因库,进行引种试验、驯化、扩繁和示范推广。
台湾动植物引进良种隔离区。扩建南平、霞浦、翔安3个进境动物临时隔离检疫场,对引进台湾优良畜禽品种的检疫监管,为台湾畜禽良种资源引进提供优质服务。改造厦门、长乐、霞浦种畜临时隔离场,作为进出台湾种畜隔离检疫使用。在漳浦县建设台湾农业良种引进下蔡隔离区,设立高优农作物、名优水果、牧养动物、饲养动物、林木良种引种隔离、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等7个试验小区。
(四)着力强化一个载体
利用福建的“五缘”优势,加强交流平台这一载体建设,进一步畅通交流渠道,促进闽台科教、信息、项目和人员的双向交流。在积极组织参加“9·8”投洽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海交会、台交会等现有展会的同时,办好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海峡两岸(福建三明)林业合作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和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交流高级论坛等。
1.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
每年定期举办国家级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由政府搭台,企业、协会和民间组织参与,展示名优花卉、水果等两岸优势农产品,展现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成果,实施合作项目对接,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交流。
2.海峡两岸(福建三明)林业合作暨投资贸易洽谈会
每年定期举办海峡两岸(福建三明)林业合作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推动科企对接、银企对接、政企对接、基地对接、市场对接,吸引台湾大财团、大企业入驻我省,推进台湾林业技术、资金与我省丰富的劳动力、森林资源、市场的紧密结合,带动林业技术、品种、设备的引进与生产应用,促进两岸林业的共同发展。
3.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交流高级论坛
不定期举办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交流高级论坛,邀请两岸高层次的农业专家和企业家,就两岸的农业推广、农业信息、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运销体系、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经济管理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研讨与交流,促进两岸农业交流的长期稳定。
四、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凝聚合力。强化宏观统筹,加强规划指导,把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战略重点,纳入我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摆到各级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强化组织统筹,充实和加强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力量,建立健全设区的市和重点县(市、区)的试验区建设专门工作机构,并在人员、经费上予以重点保证,确保试验区建设管理机构工作的正常开展。强化资金统筹,根据试验区建设的需要,适时调整资金投向结构,扶持重点合作项目,保证资金使用效果。加强与国家农业部以及相关部委的联系,建立省直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密切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联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落实政策,强化措施。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台吸引力,创造加速试验区建设的条件。在用足用好中央赋予的政策的同时,制定《鼓励和支持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的暂行规定》,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拓宽交流与合作领域,引导和鼓励台湾同胞来闽开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营销、科教与信息、人力资源交流、农业生物技术、休闲观光农业、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领域的合作;采取优惠的税收和有利的土地政策,鼓励台湾同胞到试验区投资创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合作发展农产品加工出口,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支持台湾农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创办科技型农业企业,共同建设在闽的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区。
(三)转变职能,优化服务。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办事程序,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加强两岸农业合作的信息服务,依托福建三农服务网,建设闽台农业合作信息窗口。加强项目引进的服务工作,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改进审批方式,实行一次告知、限时办结。加强货物通关服务,检验检疫做到“一特二简三优四快”,即特事特办,简化手续、简化环节,优先审批、优先报检、优先验放,快速查验、快速检疫、快速检测、快速放行;海关建立两岸农产品进出的“绿色通道”,对涉台农产品和食品,推行就近报关、口岸验放、提前报关、加急验放等通关措施,创造便捷通畅的通关环境。加强依法维权服务,认真贯彻《
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和我省的实施办法,规范涉台企业收费,做好台商投诉协调工作,维护台商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机制,促进发展。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发挥福州、漳州先行示范的引导和带动功能,探索创新更多的行之有效的合作形式,建立两岸农业合作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相互促进、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发挥台商在闽投资成功创业的效应,探索创新以台引台、以台引港、以台引侨、以台引外的内外联动机制。积极疏通合作交流渠道,加强合作交流的平台建设,办好重大展会,推进两岸人员往来、科技交流、投资开放、统一市场的双向互动,探索创新扩大交流的双向互动机制。抓好项目储备,推动项目落实,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目标责任制,探索创新深化合作的项目带动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各种社会团体与民间组织作用,探索创新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合力推动机制,开创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新局面。
附件:
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重点项目
一、八个示范区的项目
┌────┬──────┬──────────────────────────┬───────┬─────┬────┬─────┬─────────┬──┐
│ 类别 │ 项目名称 │ 建设规模及内容 │ 建设地点 │ 建设 │ 投资 │ 项目 │ 承办单位 │备注│
│ │ │ │ │ 时间 │ 金额 │ 主管 │ │ │
│ │ │ │ │ │ (万元)│ 单位 │ │ │
├────┼──────┼──────────────────────────┼───────┼─────┼────┼─────┼─────────┼──┤
│ │1、漳浦县台 │首期规划面积1500亩,建设农产品保鲜加工基地、农业 │ │ │ │省农业厅、│漳浦长桥农业科技 │ │
│ │湾农民创业 │科普培训中心、农业科技试验中心、花果菜生产示范区和 │漳浦马口 │2005— │ │ │ │ │
│ │ │ │ │ │ 2500│漳州市试验│园区管委会、漳浦 │ │
│ │园 │一个集生态农业开发、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生态 │ │2008 │ │区办公室 │县农业局 │ │
│(一)台湾│ │示范区等 │ │ │ │ │ │ │
│ ├──────┼──────────────────────────┼───────┼─────┼────┼─────┼─────────┼──┤
│农民创业│ │园区规划总面积7万亩,建设高山茶生产加工示范区、蔬 │ │ │ │ │ │ │
│园区 │ │ │ │ │ │省农业厅、│漳平(永福)台湾农 │ │
│ │2、漳平(永 │菜生产加工示范区、花卉生产示范区、避暑休闲培训园 │ │2005— │ │ │ │ │
│ │ │ │ │ │ 4000│龙岩市农业│民创业园区管委 │ │
│ │福)台湾农 │区,建立农产品交易与信息服务中心、农业现代化研究及 │漳平永福镇 │2010 │ │ │ │ │
│ │民创业园 │技术培训中心、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台湾良种种苗繁育 │ │ │ │局 │会、漳平市农业局 │ │
│ │ │中心等 │ │ │ │ │ │ │
├────┼──────┼──────────────────────────┼───────┼─────┼────┼─────┼─────────┼──┤
│ │3、设施园艺 │建水果、蔬菜、茶叶等设施园艺示范点20个。主要配套 │ │ │ │ │ │ │
│ │合作示范基 │建设标准化生产田间(山地)设施、管灌、微灌或喷灌等节 │福州、泉州、漳│2006— │ │ │省农业厅种植业管 │ │
│ │ │ │ │ │ 2400│省农业厅 │ │ │
│ │ │水设施、蓄水池、田间管道、机耕路、保温保湿防寒设施、│州、宁德等地 │2010 │ │ │理局 │ │
│ │地 │ │ │ │ │ │ │ │
│ │ │机械化管理等 │ │ │ │ │ │ │
│ ├──────┼──────────────────────────┼───────┼─────┼────┼─────┼─────────┼──┤
│ │4、柑桔生产 │在永春、长泰等10个柑桔主产区县建柑桔生产综合改进 │永春、长泰、平│ │ │ │ │ │
│ │综合改进技 │技术示范区。重点建设果园道路和水利设施,推广疏伐 │和、南靖、建 │2006— │ │ │泉州、漳州、三明、│ │
│ │ │ │ │ │ 2000│省农业厅 │南平、龙岩市农业 │ │
│ │ │改造郁蔽果园、培育自然开心树形、草生栽培和改进柑桔 │瓯、顺昌、新 │2010 │ │ │ │ │
│ │术示范基地 │ │罗、尤溪、永 │ │ │ │局 │ │
│ │ │商品处理与营销技术等 │ │ │ │ │ │ │
│ │ │ │安、沙县 │ │ │ │ │ │
│ ├──────┼──────────────────────────┼───────┼─────┼────┼─────┼─────────┼──┤
│ │5、优质武夷 │借鉴台湾茶叶栽培与加工的技术和营销经验,建设2000 │ │2006— │ │ │武夷山市茶叶管理 │ │
│(二)现代│岩茶合作开 │亩优质岩茶合作开发示范区,辐射带动武夷岩茶产业的 │武夷山市 │2010 │ 200 │省农业厅 │ │ │
│园艺业合│发基地 │整体发展 │ │ │ │ │委员会 │ │
│作示范区│ │ │ │ │ │ │ │ │
│ ├──────┼──────────────────────────┼───────┼─────┼────┼─────┼─────────┼──┤
│ │6、漳州兰花 │建标准水帘式温控玻璃温室3万平方米,年生产蝴蝶兰 │ │ │ │ │ │ │
│ │培育中心二 │成品花60万株;荫网薄膜温室3万平方米,年生产大花 │漳浦 │2005— │ │ │漳浦县马口花卉有 │ │
│ │ │蕙兰、文心兰、卡特利亚兰50万株;组培室1000平方米, │ │2007 │ 2450│省林业厅 │ │ │
│ │期工程 │ │ │ │ │ │限公司 │ │
│ │ │生产组培苗400万株 │ │ │ │ │ │ │
│ ├──────┼──────────────────────────┼───────┼─────┼────┼─────┼─────────┼──┤
│ │ │规划面积3000亩,首期建设1500亩,建标准化全自动电 │ │ │ │ │ │ │
│ │7、上杭闽台 │控外遮阳连栋钢架大棚,实施喷灌、微灌配套,完善田间 │ │ │ │ │ │ │
│ │合作名贵洋 │机耕路等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与台湾花农合作引 │上杭古田 │2005— │ │ │ │ │
│ │ │进、示范和推广境内外的蝴蝶兰、大花蕙兰、文心兰等兰 │ │2010 │ 3350│龙岩市农办│上杭县农办 │ │
│ │兰示范基地 │ │ │ │ │ │ │ │
│ │ │花,逐步建成集设施农业、高优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一 │ │ │ │ │ │ │
│ │ │体的标准化洋兰基地 │ │ │ │ │ │ │
└────┴──────┴──────────────────────────┴───────┴─────┴────┴─────┴─────────┴──┘
┌────┬──────┬───────────────────────────┬───────┬────┬────┬─────┬─────────┬──┐
│ 类别 │ 项目名称 │ 建设规模及内容 │ 建设地点 │ 建设 │ 投资 │ 项目 │ 承办单位 │ 备 │
│ │ │ │ │ 时间 │ 金额 │ 主管 │ │ 注│
│ │ │ │ │ │ (万元)│ 单位 │ │ │
├────┼──────┼───────────────────────────┼───────┼────┼────┼─────┼─────────┼──┤
│ │ │基于福建省农科院完成的国家863计划和省科技重大项 │ │ │ │ │ │ │
│ │8、蔬菜绿色 │目“设施蔬菜病虫害生物—化学协同控制技术”、“绿色食 │ │ │ │ │ │ │
│ │食品标准化 │品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应用”、“生物│ │2005— │ │ │省农科院作物所、 │ │
│ │ │ │ │ │ 1200│省农科院 │植保所、生物所、土│ │
│ │生产技术及 │肥料的研制与应用”等,借鉴台湾经验建立海峡两岸绿色 │漳州龙海 │2008 │ │ │ │ │
│ │其出口创汇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蔬菜种质资源筛选,研究蔬菜绿 │ │ │ │ │肥所 │ │
│ │基地 │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建立出口创汇基地,为保障 │ │ │ │ │ │ │
│ │ │食物安全和农产品出口创汇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
│ │9、云霄东厦 │建设5000亩低农残蔬菜基地和8700亩优质稻生产基 │ │2006— │ │ │ │ │
│ │ │ │ │ │ 12400 │云霄县政府│云霄县东厦镇政府 │ │
│ │现代农业示 │地、花卉400亩、种植莲藕900亩及食品加工项目基地 │云霄东厦 │2008 │ │ │ │ │
│ │范区 │200亩 │ │ │ │ │ │ │
│ ├──────┼───────────────────────────┼───────┼────┼────┼─────┼─────────┼──┤
│ │10、福州、宁│ │ │ │ │ │ │ │
│ │德珍稀食用 │合作选育抗逆性、高产稳产的秀珍菇等珍稀食用菌新菌 │ │2006— │ │ │福州、宁德市食用 │ │
│ │ │ │ │ │ 13000 │省农业厅 │ │ │
│ │菌高新技术 │株,研究开发高效优质周年栽培新技术,拟建设年产1亿 │福州、宁德 │2008 │ │ │菌办 │ │
│ │ │袋规范化生产示范园区 │ │ │ │ │ │ │
│ │开发 │ │ │ │ │ │ │ │
│ ├──────┼───────────────────────────┼───────┼────┼────┼─────┼─────────┼──┤
│(二)现代│11、食、药用│合作进行羧甲基茯苓多糖注射液临床实验,产业化开发 │ │ │ │ │福州东星生物技术 │ │
│园艺业合│菌精深加工 │生产羧甲基茯苓多糖注射液、食用菌复方多糖胶囊。开 │福州、三明 │2006— │ │ │有限公司、三明三 │ │
│ │ │ │ │ │ 8000│省农业厅 │ │ │
│ │ │发生产高纯度巴西蘑菇精粉,并从中提取蛋白质多糖,生 │ │2010 │ │ │真生物科技有限公 │ │
│作示范区│产业化开发 │ │ │ │ │ │ │ │
│ │ │产功能性保健食品和生物味精 │ │ │ │ │司、三明市制药厂 │ │
│ ├──────┼───────────────────────────┼───────┼────┼────┼─────┼─────────┼──┤
│ │12、罗源闽 │以台资企业日胜公司为依托,建立菌种驯化科研基地,在 │ │ │ │ │ │ │
│ │台珍稀食用 │罗源凤山、起步、西兰、鉴江建立工厂化规模生产示范场, │福州罗源 │2005— │ │ │ │ │
│ │ │ │ │ │ 7000│福州市农办│罗源县农办 │ │
│ │ │ │ │2007 │ │ │ │ │
│ │菌种植加工 │建立食用菌加工保鲜出口基地等 │ │ │ │ │ │ │
│ ├──────┼───────────────────────────┼───────┼────┼────┼─────┼─────────┼──┤
│ │13、琅岐台 │ │ │ │ │ │ │ │
│ │湾农业精品 │建脱毒组培中心、技术培训中心、生物实验室、引种苗圃、 │福州琅岐 │2005— │ │ │福州绿丰农业公 │ │
│ │ │ │ │ │ 1500│省林业厅 │ │ │
│ │科技园 │试验基地等,面积2000亩 │ │2007 │ │ │司、利农农业公司 │ │
│ ├──────┼───────────────────────────┼───────┼────┼────┼─────┼─────────┼──┤
│ │14、泉州金 │ │ │ │ │ │ │ │
│ │门高梁酒原 │在泉州沿海丘陵旱作区建金门高梁酒原料生产基地5万 │南安、晋江、惠│2006— │ │ │ │ │
│ │ │ │ │ │ 600 │省农业厅 │泉州市农业局 │ │
│ │ │亩 │文 │2009 │ │ │ │ │
│ │料生产基地 │ │ │ │ │ │ │ │
│ ├──────┼───────────────────────────┼───────┼────┼────┼─────┼─────────┼──┤
│ │15、宁德三 │建设现代园艺设施温室225亩,建营养液配制站、化验 │ │2006— │ │ │宁德市农业局、宁 │ │
│ │ │ │ │ │ 8000│省农业厅 │德三高农业示范园 │ │
│ │高农业示范 │室、组培室、菌种室、种子检测室、瓜果蔬菜保鲜库等配套 │宁德蕉城 │2008 │ │ │ │ │
│ │园 │设施30亩,建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1500亩 │ │ │ │ │区管委会 │ │
│ ├──────┼───────────────────────────┼───────┼────┼────┼─────┼─────────┼──┤
│ │16、仙游优 │ │ │ │ │ │ │ │
│ │质甜柿合作 │在仙游县游洋、钟山、石苍等乡镇建立优质甜柿示范基 │ │2005— │ │ │ │ │
│ │ │ │ │ │ 9000│省农业厅 │莆田市农业局 │ │
│ │ │地,规划面积3万亩 │莆田仙游 │2010 │ │ │ │ │
│ │开发基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