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闽委发[2006]7号)


各市、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

  经研究同意,现将《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06年5月25日

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扩大其承载能力,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促进祖国统一进程,特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的优势与基础

  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并紧紧围绕发挥优势、合作共赢、促进发展、服务大局,在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基础上,提出把试验区扩大到全省,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的构想。2005年7月9日,经中央同意,国务院台办、商务部、农业部批复同意设立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

  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对于服务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将更有效地发挥福建作为对台工作前沿的基础作用,营造一个吸引力更大、功能更强、影响面更广的对台工作新平台,为两岸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有利于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工作方针和部署的重大举措;将更有效地利用海峡两岸的优势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发挥更大作用,是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将更有效地推动两岸农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加速构建联结东岸、呼应周边、辐射全国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新格局,是全面深化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客观要求。

  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具有明显的独特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福建是祖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福州市平潭县东澳至台湾本岛新竹仅68海里,马尾距马祖仅35海里,泉州晋江市围头距金门只有5.6海里。福建拥有厦门湾、福州港、湄洲湾、三都澳等众多优良港湾,陆空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目前,福建省可以签发五年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由福州、厦门受理),台湾居民到我省可以在福州、厦门、泉州、莆田落地签注。福州和厦门开通了高雄港的试点直航,福建沿海地区同金门、马祖、澎湖的海上直接往来日益频繁,福建正在成为对台经贸、农业交流的重要基地。

  (二)渊源深厚的人文优势。福建与台湾同根共祖,血缘相近,亲缘密切。福建是80%的台胞祖籍地,台湾民间习俗的主要发源地。闽南人的后裔是台湾最大的社会群体,闽南话是台湾的主要方言,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仰在台湾具有广泛影响。两地语言相通,两岸同胞亲情、友情深厚,民间的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往来交流频繁。

  (三)丰富优越的资源优势。福建与台湾处于同一纬度区,同属亚热带,同具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特点,农作物类型、栽培技术、耕作制度基本相同。福建农业种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62.9%,居全国首位,是我国四大林区之一;海洋资源丰富,海域面积超过陆地面积,达到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3324公里,可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面积大;水资源充沛,小气候类型多样。

  (四)相得益彰的互补优势。台湾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集约化水平、外向度较高,但地价贵,劳力缺,生产成本高,产品出口竞争比较优势减弱,岛内生存发展空间有限,势必将大量资金、技术转移到岛外谋求发展,而福建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阶段,自然资源丰富,地价较低,劳力充裕,农产品价格竞争力较强,农业拓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但资金、技术相对比较缺乏,农产品外销渠道不畅,与台湾农业发展存在落差。开展两岸农业合作,可使两岸农业互为补充、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福建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农业合作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福建人三次赴台大移民,把福建较进步的水利、粮食、茶叶、蔗糖等生产技术、品种引入台湾,推动了台湾早期农业的开发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福建沿海地区率先通过民间渠道,引进中小台商在农业领域进行试探性投资。到90年代后期,以引进资金、良种、管理、技术合作为重点,台商投资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全面发展。自1981年第一家注册的台资农业企业在漳州落户到2005年底,全省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1783个,合同利用台资21.6亿美元,实际到资12.7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总额在大陆各省区市中位居第一;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2500多个,有150多个良种得到规模化的推广和应用,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设备5000多台套,栽培、养殖、加工先进适用技术800多项,福建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农业引进合作的密集区。

  特别是自1997年7月国务院台办、原外经贸部、农业部批准福州、漳州设立全国首家“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以来,我省按照先行探索、大胆试验的要求,大力推进实验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到2005年底,福州、漳州实验区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1288个,合同利用台资17.9亿美元,实际到资10.7亿美元,引进良种1500多个,先进技术600多项,先进设备3500多台套。实验区建设,对加快福建传统农业的改造步伐,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为来闽台商的再创业提供了新天地,区内绝大部分台资农业企业效益好,取得丰厚的回报,增强了永续发展的实力。不少台资农业企业不断增资扩厂,投资合作规模呈加速发展态势,为台湾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建设,积极探索走出了扩大引进台资、外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路子,引进先进农业科技建设现代农业的路子,两岸联手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的路子;正在形成台湾农业岛外发展的吸纳基地、某些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基地、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基地;较好地发挥了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全面深化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把实验区扩大到全省,积累了很多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闽台农业合作方兴未艾,合作项目由单项引进逐步朝产业整体配套发展,合作领域由点到面逐步辐射拓宽,合作行为由短期性、试探性向长期性、实质性逐步转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福建区域经济的一大优势和亮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合作。2006年1月中旬,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就加强对台工作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希望福建抓住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贯彻中央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新贡献,并强调“福建要走在其他省区市的前面,积极推动闽台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方向发展”。这对加强闽台农业合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增添了新动力。总之,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进一步加强两岸农业合作,有基础、有优势、有机遇、有潜力、有希望,是发展大势之所趋,两岸利益之所在,两岸人心之所向,前景极为广阔。

  二、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发挥优势,合力推进海峡两岸农业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合作共赢,合力推进项目带动战略,实现生产要素融合集聚、两岸农业共谋发展、两岸人民利益共享、两岸同胞亲缘和谐;致力于促进发展,合力推进两岸现代农业建设,提高两岸农业合作的综合生产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致力于服务大局,合力推进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做好台湾人民特别是台湾农民的工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进程。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既重视生产要素的引进创新,更注重人民情感交流、利益满足和价值体现在两岸农业合作中的核心作用,凡是关系到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凡是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都要认真履行,并通过营造环境,优化机制,促进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两岸同胞联系更广泛、感情更融洽、团结更紧密。

  2.市场导向。立足市场引导产业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开展具有市场潜力的前瞻性项目合作与关联企业合作,充分运用市场竞争与合作机制,保障两岸农业合作的效率和效益,推动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

  3.优势互补。优化两岸农业资源配置,为台湾农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市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营造两岸产业关联性高、对接能力强的农业合作平台,联手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两岸农业的共同发展。

  4.项目带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统筹协调,合理布局,以项目带企业、企业联农户,带动技术、品种、设备的引进、创新与生产应用,力求引进一个项目,开发一片基地,形成一个产业,拓展一块市场,突显台资企业与当地经济共同发展的两岸农业合作特色。

  5.互动互利。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推进两岸人员往来、科技交流、投资开放、统一市场的双向互动,提升农业合作交流的层次,促进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6.一视同仁。对投资农业项目的台湾同胞,享受与我省居民同等的投资待遇,同等享受政府各种优惠政策,同等享受各种扶持措施,同等享受各类优质服务。

  (三)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台湾农业资金、良种、技术及管理经验尤其是台湾“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的引进、创新和推广,以及闽台农业产业对接与分工合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使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方向发展,确保福建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中走在大陆其他省区市的前面。

  1.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到2010年力争新办闽台农业合作项目500个,5年合同利用台资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4亿美元,全省农业利用台资在大陆各省区市中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2.科技合作取得新进展。引进推广台湾农业“五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有效推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发展。启动闽台农业良种研发与繁育中心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闽台农业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把我省建成大陆最大的亚热带农作物良种引进繁育基地。扩大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规模,确保一批重点科技合作成果得到有效推广应用,示范推动全省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

  3.合作发展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取得新突破。培育一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使之成为全省农产品加工出口的“龙头”,形成若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初具规模的台湾农产品输入的区域集散地,建成两岸联手拓展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基地。

  4.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新提高。借鉴台湾现代农业管理经验,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示范,探索出符合省情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模式。

  5.合作交流形成新局面。做大交流合作平台,成立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交流协会,形成宽领域、多层次、良性互动的合作交流机制。合作交流环境进一步优化,台商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在促进两岸人员往来、经贸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战略重点

  --提高三项能力

  1.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海峡西岸劳力充裕、资源丰富、腹地广阔、市场容量大等方面的优势,利用台湾资金雄厚、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双方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提高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促进双方农业产业升级。

  2.联手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高区域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于优化产业分工与协作、联手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选择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合作开发重点,推行标准化生产,建设农业产业带,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发展特色农业,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变资源优势为产品出口优势,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3.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着眼于双方的长期合作、长远发展,完善试验区的资源配置和政策调控机制,形成维护两岸经济利益、调动合作双方积极性、实现合作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等农业合作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四大基地

  1.台湾农产品输入的区域物流集散基地。充分利用福建紧靠台湾,直线距离最近,优良港口众多,省内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体系较为完善,出省通道便捷,信息体系日趋高效,对台直接通航条件基本具备的优势,建立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渠道畅通便捷、区域特征明显的农产品物流集散基地,使台湾的农产品通过福建顺畅地输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2.台湾农业岛外发展的吸纳基地。充分利用福建与台湾生物种类生产条件相似,地缘相近,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同的有利条件,采取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主动按市场规律承接台湾农业向岛外发展,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海峡两岸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把福建建成台湾农业拓展发展空间的接驳地。

  3.台湾农民再创业基地。鼓励和支持台胞尤其是中南部农民带进资金、品种、技术和管理,来闽投资创业,与我省的优势资源结合,开辟新的生产领域,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使试验区成为台湾农民在大陆施展才干的舞台、投资兴业的乐土、再创辉煌的家园。

  4.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把两岸联手发展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作为闽台农业合作的一个重点领域,以此为强大动力,推进闽台农业合作上新台阶。在巩固提高现有基地规模质量的基础上,新建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竞争能力强,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使试验区真正成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基地。

  --构筑三大平台

  1.两岸人员、科技、信息交流的平台。扩大两岸人员、科技、信息的交流,既是促进两岸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条件,又是对台重要的民心工程。发挥闽台之间的地缘人缘亲缘等合作优势,建立两岸人员、科技、信息交流的绿色通道,使试验区成为两岸人员往来、科技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

  2.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引进消化的平台。台湾科学技术、资金、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的引进与吸收,是提高大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立足两岸生产要素的优势互补,注重吸收台湾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扬当地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农民的创造,把对台引进和本地经验有机结合,加以消化创新,形成新的生产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3.探索农业改革与发展机制创新的平台。两岸农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农业运行与发展机制各不相同,但共同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严峻形势。在农业改革发展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借鉴台湾行之有效的发展机制、经营模式、管理经验,在试验区先行探索,大胆试验,使试验区成为新阶段农业改革与发展的试验田。

  --发挥三大作用

  1.窗口作用。充分利用闽台之间的地缘人缘以及民间交往频繁优势,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将福建建成对台农业合作政策宣传的窗口,两岸农业合作信息交流的窗口,两岸农产品贸易往来的窗口,两岸人才流动与技术引进的窗口,两岸农业物流对接整合的窗口,两岸人民扩大交流、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取得和谐的窗口。

  2.示范作用。在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两岸合作的规律与模式,推动两岸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为深化两岸农业合作提供示范,为扩大两岸经贸合作提供示范,为拓展两岸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提供示范。

  3.辐射作用。把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成强大的增长极和辐射源,扩大示范效应,由合作项目辐射到整个农业,由农业辐射到其它产业,由试验区辐射到周边省份乃至全国,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闽台农业合作主要在农业(园艺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营销、科教与信息交流、人力资源交流、农业生物技术、休闲观光农业、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主要任务是重点培育闽台农业合作“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八个示范区”,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着力强化“一个载体”。

  (一)重点培育闽台农业合作三大特色产业

  1.闽台合作高优农业。利用我省各地资源优势合作发展设施农业、精致农业、观光农业,突出发展花卉、果蔬和集约化养殖业,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建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闽台合作蓝色产业。在我省沿海一线合作发展浅海滩涂名优水产品健康养殖,推进沿岸工厂化海珍品养殖、港湾生态式大型围网、拦网养殖和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化,发展远洋渔业、栽培渔业、水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3.闽台合作绿色产业。利用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合作发展畜牧业和林、果、竹、茶、菜、菌等绿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培育品牌,形成规模经济。

  (二)发展壮大八个示范园区

  1.台湾农民创业园

  利用国有农场的土地资源相对集中、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条件,选择一批国有农场规划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鼓励和支持台湾农民和中小农业企业入园投资创业。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路子。创业园建设突出发展技术密集型、精致高优型、绿色环保型农业,重点发展设施园艺业、集约化畜禽和水产养殖业、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立体观光休闲农业等主导产业,把创业园建成生产、生态、生活和谐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出“三大作用”:一是试验示范作用,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途径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使之成为全省试验区的试验田、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新亮点;二是辐射带动作用,以创业园为辐射源,从园内向园外、从沿海向山区辐射,推动闽台农业全面合作、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贡献;三是增进交流作用,通过建设创业园,扩大两岸在农业技术、经济、信息以及情感等方面的交流,加深台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以利于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进程。先期在漳州的漳浦县、龙岩的漳平市开展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试点。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设立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首期规划面积1500亩,以发展台湾名优水果、蔬菜和花卉为主,重点建设农产品保鲜加工基地、科技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生活居住区、生产示范区和生态示范区。

  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建设高山茶生产加工示范区、蔬菜生产加工示范区、花卉生产示范区、避暑休闲和培训园区及台湾良种繁育中心等。

  2.现代园艺业合作示范区

  适应农业产业带总体布局的要求,以适宜区为重点,以壮大优势产业为目标,紧紧依靠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重点合作发展精致农业,建设一批现代园艺合作示范基地。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