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采用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体系,并更加重视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运用。绝对评价可以确定学生与客观标准的差距,相对评价可以确定学生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在充分认识学生成长环境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对学生若干侧面进行比较。通过综合运用多个评价标准体系对学生进行评价,使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引导所有学生都充满信心地朝着各自理想的目标发展,从而体现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性评价
(一)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条件
1、教师需要树立自觉的评价意识。教师的自觉评价意识是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形成性评价的关键。特别是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要树立自觉的评价意识,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自觉评价活动,转变成为自觉的评价行为。教师如能将不自觉的评价活动,转变成为自觉的评价行为,就不会把评价作为“额外”负担。
2、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教师掌握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方法,也是实施形成性评价不可或缺的条件。如观察法、轶事记录法、评定法、投射法、行为分析法、评价语言使用法等都是形成性评价经常使用的基本方法。
3、教师需要将评价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以促进学生实现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将评价孤立于教育教学之外,按统一格式要求和固定程序进行评价的操作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策略,将形成性评价作为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性评价的过程,教育教学工作完成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形成性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可行性,减轻教师对学生实施评价的工作负担。
(二)形成性评价的主体
为了更好地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的了解程度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防止评价的盲目性,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教师、同学、家长和学生本人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
(三)形成性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实现评价目的的重要保证之一。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既重视观察、访谈、论文式测验等定性评价方法的使用,又不能忽视纸笔测验等一些定量评价方法的使用;既重视社会实践、实际操作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又不能忽视模拟实践,情景测验等评价方法的使用;既重视使用以等级表示评价结果的方式,也不能忽视用数量表示评价结果的方式;既重视书面评价、口头评价方式的使用,也不能忽视情感的、行为动作评价方式的使用,以取得最佳评价效果。
(四)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1、综合素质的平时评价。平时评价是指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点滴进步的行为表现的事迹所进行的评价。
平时评价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为手段记录和储存评价信息,用多元主体评价和共同建构的方式取得评价结果,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以《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评价内容为依据进行分类,把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的、有代表性的信息及时记入“综合素质记录袋”。用“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搜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的评价信息和取得评价结果的过程,是多元主体评价和共同建构评价结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