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公益性社区健身服务。发展竞技体育,加强体育场馆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健全业余体育训练网络。支持广州做好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的承办工作。发展体育产品,扩大和引导体育消费,鼓励社会资本兴办体育产业,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数量。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优化人口结构。普及婚育指导,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严格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促进人口的有序合理迁移和流动,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促进妇女儿童发展。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原则,继续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平等就业,提高妇女社会参与程度。实施妇女儿童困难救助工程,重点解决贫困、特殊妇女儿童的安居、就医和儿童的失学、辍学问题,努力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儿童的发展状况。
4 .保障公共安全
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和完善以预防为主,预防、处置、救援相衔接,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预警和应急体系,提高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对防洪体系、重点水土流失区、地下水超采区、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多发区、地下矿物开采区的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治。开展多种形式的减灾活动,突出抓好对珠三角和大中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城乡灾害救助体系。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执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重点加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爆炸品、放射性物质的生产、运输、储存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支撑、监督管理、应急救援、宣传教育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5%,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5%。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贯彻执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强国防动员组织体系和国防动员能力建设,提高平战转换能力。加快国防动员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现代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加强对重要物资储备和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粮食安全预测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和风险基金制度,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积极配合国家建设石油储备体系。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抓好食品放心工程建设,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依法治省,维护法律权威,加大对各类不安定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力度。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实行群防群治,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设覆盖全省城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安全防控能力,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着重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5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深入推进“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切入点,以在珠三角地区创建一批高标准文明村镇、在东西两翼和山区创建生态文明村为重点,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城乡基层辐射延伸,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取缔邪教,遏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加强全社会的诚信建设。
6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强和改进政府法制工作,建立和完善立法顾问制度和后评估等制度,推进民主立法、公开立法,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和决策跟踪反馈、评价及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试点,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农村村民自治组织,推进社区居民自治,推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搞好县乡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继续做好侨务工作。
四、重大工程
按照政府配置资源的重点应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重大基础产业等领域的要求,重点建设“十大工程”。规划建设重大项目237项,估算总投资约16000多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约12000多亿元。项目筹资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一) 综合运输工程
规划建设综合运输重大项目62项,估算总投资约5500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约4320亿元。
高速公路。重点建设出省高速公路和完善省内高速公路网,如云浮至广西苍梧(平台)、三水至广西贺州、连州至湖南永州、韶关至江西赣州、梅州至福建龙岩等出省高速公路(广东段)和珠三角外环、广珠西线、广深沿江、汕梅等省内高速公路。“十一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约2000公里。
轨道交通。重点建设武广客运专线、洛湛、厦深沿海、赣韶等出省铁路,广珠、广深四线、广湛复线等省内铁路,以及广州、深圳地铁项目。建成广州-珠海、广州-深圳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主轴线和广佛线。“十一五”期间,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100多公里,城际轨道交通270公里,地铁262公里。
港口航道。重点建设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汕头等5个主枢纽港的集装箱、油气、铁矿石等专业化码头,配套发展沿海及内河中小港口。疏浚主枢纽港出海航道及整治千吨级及以上骨干内河航道。
机场。重点建设新白云机场二期工程。扩建深圳机场。适时开工建设潮汕民用机场。完善各机场空管及安全保障设施建设。
(二) 能源保障工程
规划建设能源重大项目21项,估算总投资约3290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约2330亿元。
电源。重点建设岭澳核电站二期、阳江核电站一期、台山核电站一期,争取建设陆丰核电站及第一个内陆沿江核电站。建设一批沿海大型火电基地和抽水蓄能电站,以及一批燃气电厂。开发建设沿海大型风电场。建设集中供热、热电(冷)联产电厂项目。
电网。积极推进珠三角外环网建设,完善中部内环网和各电压等级电网以及城乡低压配网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增220千伏以上电网线路约14142公里,变电容量11243万千伏安。
天然气供气网。重点建设珠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一期工程,建成珠三角输气主干线。到2010年,力争珠三角城市居民天然气使用率达到50%。
(三) 水利建设工程
规划建设水利建设重大项目22项,估算总投资约450亿元左右,“十一五”期间投资380亿元。
防洪安全体系。建设县级以上城市防洪工程,包括西江、北江、东江、韩江干堤治理工程在内、捍卫农田5万亩以上的江海堤围达标工程,列入国家规划和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规划的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建设北江大堤加固达标、珠三角五大堤围工程,争取开工建设乐昌峡水利枢纽、湾头水利枢纽等防洪控制性重大工程。推进建设珠江河口整治工程。
水资源配置。争取开工建设鉴江河口水利枢纽,建立东江、韩江、北江水资源监控系统。继续建设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优质供水网。积极进行“西水东调”、“西水南调”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研究。开展城市供水第二水源的规划建设。抓紧开展雷州半岛改水治旱综合治理的前期研究工作。
(四) 自主创新工程
规划建设自主创新重大项目26项,估算总投资约770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约630亿元。
自主研发工程。重点建设消费类电子、生物医药、重大装备、先进制造、软件与集成电路、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现代农业、消化吸收创新等自主创新专项工程。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研究开发院、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专业镇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和行业创新中心。
公共支撑平台。重点在一些关键领域、重点产业建设国家级、省级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面向全社会的基础性、公益性的信息数据库,以及全省通用的电子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信息安全认证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和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五) 现代重化工程
规划建设重化工业重大项目13项,估算总投资约3580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约2480亿元。
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建设造船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以及环保设备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以广州南沙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造船、能源、环保、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广州汽车产业基地及配套设施项目等,到2010年,新增汽车生产能力100万辆左右。
石化基地。规划建设以大亚湾石化基地、广州石化基地、茂湛石化基地、汕潮揭石化基地、崖门口石化基地为结点的沿海石化产业带。重点建设南海石化1200万吨炼油、广州80万吨乙烯、大型炼油一体化和现有炼厂扩建等。到2010年,炼油能力达到63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达到380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