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2.面临的挑战

  从国内外环境看,我省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外向度的提高,我省经济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贸易摩擦纠纷增多,不利于我省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新形势下,国内地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我省的先发优势逐渐弱化,继续当好排头兵面临新的挑战。

  从我省现状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低循环、高速度低效率等问题突出。二是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部分江河水污染严重,大气环境质量亟待改善。三是发展不协调。东西两翼和山区远落后于珠三角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内外源型经济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国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少;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工人短缺。五是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政府职能尚未得到根本转变,部分领域的改革缓慢。六是社会方面的问题较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社会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为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文化更加繁荣,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基本实现富裕安康,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东西两翼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山区发展迈上新台阶。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省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3500亿元(按2005年价测算,下同),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400元(约合4250美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服务业全面发展,三大产业比例达到 5∶50∶45;科技创新能力提高,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13%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耕地保有量保持在325.7万公顷。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到2010年,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初中三年保留率为98%左右,实现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8%以上;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高水平承办好2010年亚运会。

  --体制、法制更加健全。到2010年,体制创新有突破性进展,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完成社会事业领域和公共事业领域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的改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

  --社会和谐程度提高。基本形成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宽容诚信的社会环境。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大为提高,城乡、地区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水平达65%(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非农就业比重达72%,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左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18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20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5%。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达5.5%和6%左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7%和42.9%。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森林覆盖率达到58%。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20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左右。人口期望寿命达到75岁。

  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达到68800元(约合8500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

  (三) 总体要求

  坚持继承、创新、提高、发展,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动力,努力当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切实做到六个“必须加快”。

  第一,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发展优质型、效益型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必须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构建创新型广东。

  第三,必须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和体制创新。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以全球的视野谋划我省的发展,着眼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大力提高“引进来”的水平和“走出去”的竞争力,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突出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形成一整套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四,必须加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调整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继续提高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加快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各展优势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第五,必须加快建设绿色广东。实施绿色广东战略,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目标,发展循环再生的绿色经济,构筑系统安全的绿色生态,建设优美高质的绿色环境,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文明,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良性循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六,必须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依法治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进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利益协调,关心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富裕、公平、活力、安康”的和谐广东。

三、主要任务

  (一)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强的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规模经济,提升大宗农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建设星火技术产业带,促进优势主导产品的发展。加快发展具有竞争优势和岭南特色的生态型效益农业。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和养殖业,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推进粤台农业合作。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广农业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增长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围绕我省大宗、特色、优势农产品,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促进农业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促进农业增长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农业利用外资和农产品出口。

  2.促进工业产业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进产业聚集,填补和增强产业链高端链节,提升产业层次,培育知名品牌,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效益型、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家电等支柱产业。加快电子信息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产品为主的通信设备和以数字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制造业,推动微电子、软件、新型元器件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主导产品,形成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和新型显示器件产业群,将我省建成世界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研发基地。充分发挥我省沿海深水大港和市场区位优势,加快发展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突出发展石化中下游项目,延伸发展石化产业链,使我省石化工业在总量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方面迈上新台阶,成为亚洲主要的石化基地之一。以家电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重点,逐步提高高技术产品比重,鼓励家电企业向国际化发展,做强做大知名品牌企业集团,提高我省家电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