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标准战略、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到2015年,建立适应经济建设和技术发展需要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以政府宏观管理和政策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的标准研究、制定、推广实施体系,并建立完善的标准实施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标准化人才队伍;培育一批企业成为实施标准的主体;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起具有重庆产业特色的标准体系,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减少因标准落后而遭遇的贸易壁垒,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到2010年,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的技术标准体系。2006年至2010年,标准化工作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
--全市企事业单位承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达10个以上,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个以上,国家、行业标准50个以上。
--全市50%的区县(自治县、市)建立起国家、市、区县、乡镇四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体系,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企业、工业企业50强企业100%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企业管理水平、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市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达到70%以上。
--培育一批餐饮、商贸流通服务标准化示范企业,服务业竞争力有较大提高。
--建成较为完善的标准信息平台,建立起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机制,建立主要行业预警专家库,有效开展标准化信息服务和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工作。
--完善主要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过程的农业地方标准,制定一批环保、能源和服务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总数达300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地方标准体系。
--全面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标准化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提高。
--建立一批行业标准专业委员会,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咨询。
2011年至2015年,全市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的技术标准体系,标准研究、制定、推广实施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西南标准化中心城市,使标准成为构建“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的重要支撑,全市标准化工作总体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四)实施标准战略、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以发展经济、壮大产业、应对挑战为目的,加快完善地方法规体系,营造实施标准战略、切实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良好环境,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监督,调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和参与标准化工作。二是坚持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的原则。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的产品,使“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三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渐进展开的原则。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支柱产业和重点产品开展标准化工作,重点放在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通过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产业抗冲击力,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