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现状对主要道路进行硬化、亮化改造规划,确定道路路面铺装的形式(水泥、沥青、石板、红砖、沙石)和路灯的布置方式。
4.5 供水设施整治规划
根据村庄所使用的水资源的评价情况及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需求,对使用大口井、小机井、水压井等作为饮用水源的情况,本着水质优良、安全可靠、水量充足的原则选择适宜水源,明确水源位置,确定具体取水方式,输水工程管线走向等规划内容并提出水源保护措施。实现供水设施完善、饮用水质合格、水量充足的目标。有条件的村屯应设置若干个(一个以上)室内消防水源,水源应充足并能保证灭火用水量,达到消防的目的。
4.6 排水设施整治规划
根据生产、生活污水量及雨水量,结合地形现状、统一设置村屯内部排水系统,划分排水区域,实行合流制的排水体制,全面进行下水道、渗水井、排水沟渠建设与改造。排水应结合道路建设一并改造,可采用明沟或暗渠方式,要确定排水沟渠的横断面,明确污水处理方式、处理规模、处理等级,确定污水排放的地点。
4.7 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设施整治规划
根据用电量及电信、有线电视设施普及率,并考虑规划发展需求,结合现状地形、村内部道路系统,对设置不合理,影响整体环境的架空线杆、变压器台站、发射塔及相关设施进行调整,提出治理意见与方案。
4.8 环境卫生治理规划
4.8.1 根据总体布局和生活垃圾及工业固体废弃物数量,集中堆放垃圾,确定村内部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和外部垃圾处理场的位置与规模,确定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确定对居民生活垃圾、牲畜粪便、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季节性垃圾的治理措施和方案。
4.8.2 针对农村厕所建设提出改造方案和建议,可选水冲、旱厕等形式,鼓励发展适合北方气候特点的旱厕。根据村内实际情况,公共活动场所和人流量较大的主要街道应设置若干公共厕所。
4.8.3 针对现状提出人畜分离的改造方案,提倡村庄牲畜村外集中圈养,合理确定牲畜圈养的场所,其场所位置应考虑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处,并制定集中圈养的牲畜粪便处理方式,鼓励村民结合沼气建设来合理利州牲畜粪便。
4.9 对居民的生活能源进行改造治理。应结合当地的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开发适合当地居民生活的节能设施,鼓励使用沼气、太阳能和秸杆燃气等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