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新闻出版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继续做大做强我市现有两家光盘生产企业,加快光盘产品的升级换代步伐,到2010年,全市只读类光盘生产线和可录类光盘生产线分别达到10条和16条,保持其在西部乃至国内的领先地位。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的印刷复制基地。

  7.加强出版物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要突出主业,加速发展,实施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区域性大型书城和出版物发行物流中心,加快图书经营网点建设,在主城社区和全市重点乡镇设立加盟连锁店,增加经营面积31750平方米。“十一五”期间,销售码洋年增长10%,利润年增长8%,到2010年分别达到33亿元、8000万元。鼓励利用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发展中小型专业书店、特色书店,加大对城镇社区、农村出版物流通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资出版物流通领域,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购销渠道健康有序、共同发展的格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大市场,到2010年,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现代出版物流通集散基地。

  8.加强新闻出版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切实抓好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重庆新闻报刊印务中心、西部罗汉山新闻传媒中心、重庆报业传媒发展中心,重庆出版集团公司所属的重庆出版中心、重庆印务中心,以及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所属的重庆新华物流配送中心、重庆文化创业孵化中心的建设,完善产业聚集功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产业升级。

  五、保障措施

  (一)转变新闻出版业增长方式。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出版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打造两个效益俱佳的出版物特色品牌。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把新闻出版业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报刊、图书等有形介质为主,转向以有形介质和内容资源提供为主,逐渐发展成为内容产业。促进纸质出版、电子音像出版、网络出版相互之间的有效融合,使内容资源得到深层次开发利用。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高度重视并把握数字技术与出版的融合所带来的机遇,推动数字出版物的开发和传统出版物数字化;积极开发新媒体,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提高出版物的科技含量。将现代高新技术运用于编辑、制作、出版和销售等环节,实现书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电脑化、出版物销售电子化,出版物印制自动化,出版管理网络化。加强新闻出版业的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提高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新闻出版整体实力。

  积极推进数字动漫基地项目建设。以重庆出版集团为龙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吸纳整合市内外、国内外各方面资源,力争开发制作市科技馆数字动漫内容等项目产品,力争开发出数种国家招标的大型优秀民族网络游戏出版物和一批人民群众喜爱的动漫产品。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除出版环节的要素数量、投入方式由政府提供和控制外,其他环节各种要素投入逐渐市场化,促进编、印、发、供等环节的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合理流动,提高新闻出版业整体效益。

  (二)抓好重大出版工程的组织实施。抓好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五个一工程”等出版选题的论证和组织实施;抓好学习宣传和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及一批社科理论精品出版物的出版发行;抓好围绕弘扬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和开展理想道德教育,为广大未成年人和大学生出版推介一批优秀出版物;抓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农村两元钱实用知识丛书》的深度开发;抓好立足本土资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科教兴渝、旅游的品牌出版物的开发;抓好教材教辅类、政经类、建筑科普类、美术音乐类、少儿类等传统优势类的出版;抓好版权贸易出版物的出版发行。

  (三)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创新宏观管理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调控体系,完善产业政策,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和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报刊管理体制。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争取出台《重庆市新闻出版管理条例》。加强审读、鉴定等工作,完善文化综合执法体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