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举办市民阅读活动,打造书香重庆。力争2010年前在我市举办一届全国书市。办好“重庆读书节”。积极倡导和支持各区县(自治县、市)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周、读书月活动,打造书香重庆,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二)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产业
1.大力发展新兴媒体产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出版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十一五”期间,推动建立数据库、数字娱乐动漫基地,鼓励扶持电子书、电子期刊、网络游戏等新型数字出版,带动产业发展壮大,为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新兴传媒产业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支持发展网络出版。以天极网、华龙网、当红网、天健网、祥瑞网等综合门户网站为骨干,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打造品牌网站。推出《天健网精品文学作品栏目》、《巴渝文化精品选集》、《原创文学数据库》、《网络教育资源数据库》等精品网络出版物。组织策划“开启网络绿色通道,百万人健康上网活动”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网络文化活动。促进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资源共享,打造立体出版大平台,推动网络出版的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新创办20家国有、20家民营网络出版机构;鼓励扶持互联网内容服务、通讯内容服务等百家企业实现网络出版。
制定全市数字娱乐动漫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设立支持数字出版百万基金,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资本链接的方式,整合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重庆出版集团公司、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电脑报社、天极网络公司、宏信软件公司、意动公司等单位的资源要素,打造西部领先数字娱乐动漫产业基地。力争到2010年,开发出动漫、网络游戏产品3-5款,同时实现衍生产品的生产开发,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促进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出版。抓住宽带进一步普及,互联网需求不断上升,3G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逐步应用的发展机遇,密切关注新的信息终端(手机、PDA等)的市场需求和商机,大力推进我市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出版,充分实现图书、报纸、期刊等传统出版资源的“二次利用”,满足市场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十一五”期间,将促进我市100家报纸、期刊实现数字化出版。
2.推进图书出版产业发展。实施精品战略,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积极进行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下大力气调整教材教辅与一般图书的比例,提高再版重印率,增大一般图书的比重;调整城市图书与农村图书的比例,增大农村图书的比重;突出原创性,提高单本书的发行量,增大特色板块图书的比例;调整纸介质出版物和电子音像出版物的比例,把与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互动作为图书出版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塑造我市图书出版的品牌形象,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核心竞争力,使重庆出版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重庆出版集团公司要推进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组合,发展图书、电子音像出版、报刊出版、网络出版、版权贸易,加大网络卡通、网络游戏、互动娱乐等网络出版的开发力度,“十一五”期间,销售码洋年均增长8%,到2010年突破13.5亿元,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5%,2010年达到12亿元。
加快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探索大学出版社改革的路子。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的微观机制和宏观体制,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充分利用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的丰富资源,出版更多更好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出版物。2010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销售码洋达到5.5亿元,重庆大学出版社实现销售码洋2亿元。
3.加快报业发展。盘活存量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报纸结构,塑造强势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选择5-8家专业性报纸整体转制,探索报纸体制机制创新路子。新培育期发量超过50万份的报纸1种、期发量超过30万份的报纸1种、期发量超过20万份的报纸2种、期发量超过10万的报纸5种,力争1种都市类报纸和1种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进入全国同类报纸20强,努力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的报业强势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