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4.5 测量标志保护
  分布在全市各地的1788座四等以上永久性测量标志,是重要的测绘基础设施。要加强测量标志的保护,建立健全测量标志保护制度,加大对损毁测量标志违法事件的查处力度。要积极做好测量标志的定期维护,加强与测量标志保管员的正常沟通,实行测量标志保管津贴制度。

第五章 基本地形测量

  5.1 数字线划图
  要充分利用遥感数据更新全市1:5万、1:10万、1:25万数字线划图;重新测量西南山区及沿海岛屿85幅1:1万数字线划图,修测其他地区所有339幅1:1万数字线划图。
  加大市域范围各种基本比例尺海图的搜集、整理力度,积极推进甬江、余姚江、奉化江、东钱湖等重要水域的水下地形测量。
  全面实施大比例尺数字地形测量,积极推进地形测绘、地籍测绘、房产测绘“一测多用”进程;城市规划区及主要集镇力争全面覆盖1:500数字线划图;其他地区力争全面覆盖1:1000或1:2000数字线划图。
  加大市规划区范围数字线划图的测量力度,完成中心城700平方公里1:500数字地形测量、380平方公里1:1000数字地形测量、山地1233平方公里1:2000数字地形测量。
  完善1:500、1:1000到1:2000自动缩编系统,开发小于1:10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框架要素的逐级自动缩编系统;实现单要素或任意要素缩编技术;完善基于要素的更新技术,实现各种比例尺数字线划图的同步更新。
  实施数字地形测量监理制度,促进计算机辅助监理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数字线划图自动检查系统,保证数据质量完全符合标准。
  加强数字地形测量技术研究,实现成果加密技术应用;健全数字线划图的标准化体系,推进数据采集的开放性进程,提高数据采集效益;加强数据采集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研究,适应汇交成果的多样性。
  建立健全建设工程竣工测量制度,促进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的实时更新;实行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分片负责的巡视测量更新制度;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做好小比例尺数字线划图中道路、水系等框架要素的实时、联动更新。
  5.2 正射影像图
  更新全市1:10000、市规划区1:2000正射影像图;研究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实现正射影像图的定期更新;各县(市)加大对正射影像图生产的投入,完成城市规划区的1:2000正射影像图。积极推进正射影像图的综合利用,鼓励社会化服务。
  5.3 数字高程模型
  更新全市1:10000、市规划区1:2000数字高程模型;各县(市)加大对数字高程模型生产的投入,建立城市规划区的1:2000数字高程模型。积极推进数字高程模型在水利、交通、城建、防灾等领域中的应用,提高政府防洪救灾决策能力。
  5.4 数字栅格地图
  历史地图、遥感像片等测绘资料能够正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变迁、不动产状况、人工和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资料,是地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市和县(市)要加强对历史地图、遥感像片等测绘资料的搜集整理,对非数字化的测绘资料进行数字化,形成数字栅格地图。加强数字栅格地图的应用研究,实现重要地理信息的历史搜寻、统计和对比分析。
  5.5 现实空间建模
  积极开展虚拟现实场景数据标准、数据获取、快速建模、精细建模等技术的研究,加大现实空间建模投资力度,稳妥推进不同区域范围、不同精细度的三维现实场景的建模工作。
  利用数字线划图、正射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完成全市一般分辨率、市规划区高分辨率的三维地理模型建设;有重点地开展现实场景精细建模,逐步推进市规划区现实场景精细建模进程。
  研究建立三维地理模型更新机制,有效地结合竣工测量、巡视测量制度,建立健全精细现实场景的实时更新机制。完善精细现实场景与规划虚拟场景数据的融合,促进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第六章 基础地图编制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