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获取市、县(市、区)1万余平方公里满足城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制与更新需要的航空摄影资料。
3.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按年度或因项目需要适时购置全省或部分区域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三)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采集
1.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采集。
启动省级基础测绘第二轮更新工作。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陆续开展晋陕大峡谷、晋陕蒙三角开发区域、重点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约3200幅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包括交通、水系、居民地、行政区域界线等要素的数字线划地图和5米格网间距的数字高程模型。与此同时,根据全省土地详查工作的需要,更新覆盖全省6400幅地面分辨率为1米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2.1∶5万、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采集。
根据国家测绘局的安排,完成全省1∶25万地形图现势资料的调绘、上报工作,以及1∶25万核心要素数字线划地图和1∶5万、1∶25万卫星遥感影像图的更新工作。
3.基本比例尺数据库建设。
建设全省1∶25万、1∶5万、1∶1万、1∶2千、1∶1千、1∶5百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建立全省多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重点城市地形数据库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多比例尺、多时效、多种类的省、市、县三级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数据库体系。
--全省多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
包括1米分辨率黑白数字正射影像;5米、25米分辨率近天然彩色卫星数字正射影像;城市0.2米分辨率的天然彩色数字正射影像。
--全省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
包括5米、25米、100米三种格网间距的数字高程模型。
--全省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
包括地貌、交通、居民地、水系、境界、管线、地名注记、大地测量控制点等分类要素的矢量数据及其属性信息的数据库。
--全省重点城市地形数据库
包括城市交通、水系、构建筑物、管线、地貌、单位及街道名称注记等分类要素的矢量数据及其属性信息的数据库。
4.全省行政区划等挂图或图集(册)制作。
适时更新全省行政区划挂图和交通、能源等专题挂图,编制省、市、县(市、区)标准地理底图和省、设区市的电子地图。力争开展山西省地图集、山西省灾害地图集、国土资源地图集、区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汾河流域地图集、城镇地图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因素地图集等编纂工作。
(四)省级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省级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各专业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将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准确、动态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1.基本设施建设。
随着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要加大软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改善基础测绘生产基地设施条件,提高基础测绘的技术装备水平。使我省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源获取能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智能化处理能力以及基础地理信息网络分发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满足“十一五”乃至更长时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