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基础测绘“十一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坚持实施“科技兴测”战略,采取国家和地方配套投入的方式,实施了“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山西省单位工程,建成了一流的山西省国家数字化测绘生产基地,引进了基础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的软硬件设备,依托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建立了以3S技术为代表、4D产品为主的数字化生产技术体系,具备了海量空间信息数据生产、存储能力。
  “十五”期间,我省完成1∶1万地形图更新3015幅。与此同时,实施了全省1∶25万地形数据更新和1∶5万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与更新。根据国家“华北地区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要求,2003--2005年期间施测GPS C级点664个,三等水准线路约4000公里,为建立全省高精度、三维、多功能的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奠定了基础。
  3.市、县级基础测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2年,全面启动了市级基础测绘工作,各市人民政府根据财力状况并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了基础测绘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实施了城市区域内基础控制网以及建城区1∶500、规划区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制工作,为当地政府决策、宏观调控、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基础测绘保障。从2004年开始县级基础测绘工作也已陆续展开。
  4.积极推进基础测绘成果的社会化应用,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十五”期间,充分发挥测绘技术、人才、设备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优势,为各部门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5万余张,平面、高程控制点5千余点,以及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我省农业、水利、林业、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电力、通讯、交通、能源、民政、国防等部门和行业提供了测绘保障。特别是利用基础测绘成果编制的各种图集和开发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在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二)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我省基础测绘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一是1∶1万基础测绘更新周期长,不能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二是市、县人民政府对基础测绘工作依法纳入政府规划和预算认识不高、经费投入不足,没有建立定期更新机制,部分地区地形图现势性较差,难以满足当地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三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社会化应用还不够广泛,公共产品不够丰富,标准化程度较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四是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重复建设和信息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五是现有设备、人员素质和技术力量不能适应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需要。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基础测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需求分析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测绘技术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正在向数字化、集成化、实时化、动态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测绘的技术手段、产品形式和服务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