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风能和生物质能。依托沿海海上风场发电工程项目,开发风场发电设备的国产化技术,包括兆瓦级大容量以及变桨转距变转速等新型风电机组。研究开发生物质热解气化及其发电、纤维类原料制燃料乙醇、生物质直接或间接液化合成油或醇醚、生物质制氢等关键技术,开展生物质能气化技术升级与燃烧发电技术、生物质秸杆气化发电技术的研究。
(4)节能技术。重点开展高能耗产业的节能降耗新工艺、关键技术及装备,建筑、交通节能技术,高效热交换器和热系统,特高压输电技术,互联大电网安全控制技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及装备的研究。
(5)环保技术。开展非常规污染物控制技术、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等研究,重点发展大型火电机组脱硫脱硝装置、水煤浆气化装置等重大环保装备,以及数字高精度环境监测仪等先进仪器设备。
6.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运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控制、工业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化工、冶金、纺织、轻工、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加强引进技术及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在装备改造、工艺创新、节能环保、产品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增强传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以信息技术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围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集成研究和开发应用,着力培育一批高知识型、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型企业,重点建设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工业设计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以技术开发及转移、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及认证、生产力促进、技术交易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7.重点实施23个重大科技项目。主要是: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重大应用软件研发与产业化,新一代通信系统关键设备研发与产业化,新一代高清数字平板显示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中高档数控系统及加工设备研发与产业化,城市轻轨系统及装备研发与产业化,新一代纺织机械开发与产业化,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与产业化,新型环保设备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纳米材料制备及其产业化应用,关键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高效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大功率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新型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生物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新型输变电设备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高耗能行业节能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流程工业的绿色化与信息化应用示范,创新药物研究与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重大疫病兽药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围绕建设“高效、外向、生态”农业,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重点围绕我省优势特色产业技术领域,突出抓好种养业品种选育、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治、农产品储运及精深加工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等研究开发和转化应用,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苏北星火带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建设。重点攻克30项重大关键技术,扶持10个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做强100家星火龙头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1.农作物品种选育技术
坚持转基因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重点开展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高品质抗病虫专用棉花、高油双低油菜、优质高产抗病专用玉米、优质高产抗病专用甘薯等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研究,研究开发优质特色专用蔬菜、花卉、苗木、茶树、牧草和经济林果等新品种和产业化技术。
2.畜禽、水产新品种选育及良繁技术
重点开展地方优质高产家禽品种选育,优质瘦肉型猪的引种与杂交改良,优质高产奶牛、肉羊快速繁育技术,河蟹、龙虾等名特优水产品良种繁育技术,海水名贵鱼、贝类等新品种的引进和改良,畜禽、水产良种工厂化现代繁养殖技术的研究开发。
3.农产品储运及精深加工技术与设备
运用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超声波技术、微波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等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稻、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展果蔬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全过程安全生产控制、检测和深加工技术等研究,开发农经特产品深加工、成套蔬菜加工、成套中式肉制品加工、鲜活农产品的保鲜、储运、物流配送等共性关键技术及装备。
4.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
研究建立种植业、畜禽水产、海洋和湖泊资源的评价与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控系统。研究开发人工速生材及生态林的营造技术、水资源保护和废水处理开发再利用技术、节水灌溉新技术等节水农业技术、沿海和内陆江湖河湿地保护技术、耐盐作物和树种的引育与栽培技术等。重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配套技术开发及示范,加强精准施肥、化肥控释与化肥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开展智能化农药精准施用技术、减少土壤有害重金属和有机毒物积累植物修复技术、灌溉污水对土壤安全危害的控制技术等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及环境修复、生物净化技术研究。研究土壤肥力、土壤毒素和水体污染快速测定技术。开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稻壳、麦麸、畜禽血液等)及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
5.农业信息技术及应用
研究建立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数字化监测系统。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农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农林重大病虫害和重大畜禽疫情监测技术研究,建立预测、预报和预警系统。研究开发种畜、种禽的饲养、繁育中的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畜禽养殖自动化管理和监控技术,开发农作物、经济林果、畜禽与水产及土壤、水体、森林信息智能化采集技术与设备。研制数字化耕作、播种、施肥、灌溉、喷药机械,开发数字化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装备及人工环境控制系统技术等,建立不同农区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6.农林病虫草害与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成灾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应用生物和信息技术研究建立水稻、小麦、棉花等主要病虫草害预警、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调查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和危害状况,开发风险性评估、预警、检疫和扑杀技术,开展转基因植物对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规律研究。开发生物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关键技术,研制分子重组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微生物类生物农药、抗病虫草调节物质等新型高效、多功能的生物农药,建立生物农药产业化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构建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田间高效安全施用技术体系。开展林木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及可持续控制技术、设施农业成灾病虫害的无公害控制技术,以及蔬、果、茶、竹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的研究与示范。
加强新型、安全、高效疫苗及重要疫病快速诊断、检疫技术研究,包括基因缺失标记疫苗、DNA疫苗、转基因植物可食(饲)性疫苗、疫苗用植物佐剂、细菌佐剂等开发,快速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芯片等诊断技术开发,水产养殖动物主要疫病的流行规律与无公害安全控制技术开发。
7.苏北星火产业带支柱产业及关键共性技术开发
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升木材加工、桑茧、食品加工、水产与畜禽等农副产品深加工水平,积极推进硅资源、凹凸棒土、岩盐资源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加快发展工程机械、纺织机械、石油机械、轻工机械、电线电缆、海产品加工、海洋食品等产业,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医药、海洋化工等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
8.重点实施13个重大科技项目。主要是:稻米丰产高效生产技术与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特色畜禽品种选育与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名特优水产品苗种产业化开发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口果蔬新品种选育与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开发,特色林木花卉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优质安全冷却肉及传统特色肉制品集成生产关键技术开发,速生丰产林木的繁育及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沿海滩涂耐盐植物新品种选育与试验示范,丘陵山区经济林果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农林废弃物可持续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畜禽重大流行性疫病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江苏特有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
(三)加强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活环境,在生态环境、人口与健康、循环经济、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坚持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相结合,紧密衔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实施社会发展科技示范工程,切实抓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1.生态环境
围绕太湖大水面与流域污染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需求,依托重大工程,选择典型区域,深入开展湖泊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开发与集成应用,建立科技示范工程。围绕生态型城市水环境建设目标,选择沿江与河网地区的典型城市,开展复杂水系城市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构建的技术集成研究,形成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技术应用体系,建立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恢复科技工程示范。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饮用水污染控制与净化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示范。围绕重点流域、典型区域和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开展污染防治共性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和科技工程示范。
2.人口与健康
加强重大流行疾病、人畜共患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的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我省高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疑难疾病的临床诊治技术研究,加强中医药现代化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关键技术开发,注重预防、康复、保健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以及意外伤害、生殖与妇女儿童健康、环境因素致病、精神性疾病等临床应用技术的研究。
3.循环经济
针对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废弃物和污染物控制以及提高环境容量或承载能力的紧迫需要,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为目标,开展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研究,选择重点产业和典型园区或区域,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工业技术应用示范,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
4.人居环境
围绕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和科技工程示范,加强城乡居民住宅新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城镇和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新技术研究。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传承历史文化特色的城镇现代化人居环境构建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和工程示范。
5.公共安全
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开展“科技强警”创新示范,实施城乡公共安全事故防范和社会治安监控与处理的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加强气象、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及应急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展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与应急处理预案等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为建设“平安江苏”提供技术支撑。
6.重点实施7个重大科技项目。主要是:太湖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工程,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科技示范工程,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集成科技示范工程,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人居环境改善科技示范工程,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集成示范,公共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集成示范。
(四)加强前瞻性研究,增强持续创新能力
根据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整体布局和纵深部署,遵循需求拉动与学科推动、衔接国家目标、实行人才优先的原则,加强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原始创新和前沿科学研究,为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和人才储备。
1.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的创新源
在信息科学、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和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选择若干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实施一批前瞻性的自主创新项目。
(1)软件、网络、通信产业技术领域的创新研究。开展面向Internet的软件方法学与协同中间件、下一代网络及其安全保障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与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的技术基础研究。
(2)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创新研究。开展系统集成芯片(SoC)和单片功率系统集成芯片(PsoC)原型电路设计与测试技术、复杂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与优化技术、可视化虚拟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CAD/CAE)技术与集成、复杂曲面设计开发与信息集成技术、材料制备与零件制造一体化和加工技术、微纳米机电系统制造及超精密加工技术、机械仿生与生物制造技术、绿色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创新研究。
(3)生物技术与新医药领域的创新研究。开展重大疾病发病机制与诊治机理的技术基础研究,加强创新药物发现、设计、合成等新药筛选研究,选择江苏名中药与著名经(古)验方和地道中药材,开展方剂配伍规律和作用机理、药效物质基础、药材活性成分、有效部位群以及毒理学、代谢物组学和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等技术基础研究。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