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目标到2008年,建成一批现代乡村旅游服务区,其中3-4个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服务区,市郊形成2万张床位的住宿能力,基本构成上海都市型乡村旅游骨干框架,呈现“全市有重点、区县有特点、乡镇有亮点”的乡村旅游新格局,使乡村旅游成为上海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上海郊区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比2005年翻一番,旅游直接收入和带动消费100亿元左右,其中建成的现代乡村旅游服务区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左右,旅游直接收入和带动消费达到25亿元左右。平均每年新增1.5万个就业岗位,所在乡镇富余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围绕特色资源和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重点工作
(一)整体规划,分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06年,重点推进金山廊下现代农业园区、松江五厍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奉贤申隆生态园地区观光农业的建设,抓好金山农民画村农家乐、南汇书院溢洋村农家乐、嘉定华亭毛桥村农家乐、青浦夏阳街道凯博农庄、农家乐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整合全市现有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旅游功能性开发,将分散的各点“串珠成线”,基本形成十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07年,全面推进本市各区(县)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提升崇明前卫村、瀛东村等已有乡村旅游项目水平。大力推进崇明绿华生态园区、青浦环淀山湖金泽农家乐、闵行马桥镇黄浦江水文化博物园、宝山东方假日田园、金山漕泾生态水庄农家乐、嘉定华亭现代农业园区、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提升改建等重点项目建设。
(二)实施乡村旅游万名人才补贴培训计划针对新郊区新农村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由市旅游委和市农委实行培训政策、资源、力量聚焦,依托现有的市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和农业培训机构,为乡村旅游和相关现代服务业培养一万名适用的经营管理、特色生产、服务保障人才。
(三)改善乡村旅游交通条件为乡村旅游服务区规划旅游交通,扶持修建停车场、通往主干道的连接道等基础设施,统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竖立道路交通指引标志。通过新设、延伸、调整行车线路,把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线路引入现代乡村旅游服务区。
(四)增设乡村旅游商业网点为乡村旅游服务区规划布局配套的商业设施。通过引导诚信经营和优良服务的连锁、品牌及老字号等零售、餐饮、服务企业开设网点,形成乡村旅游服务区特色商业的集聚氛围,吸引游客在乡村旅游服务区游览时扩大购物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