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看,200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信贷资金供应不足,能源、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建设用地紧张,就业再就业任务艰巨,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经济外向度不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扩大内需和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5%和13.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创汇增长2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2万人。
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郑州要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难得机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积极发挥独特作用,加快经济布局、产业结构、所有制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重升级,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高起点、大跨度、超常规发展。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认真落实市政府研究确定的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继续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整体竞争力。一是加快园区建设。加州工业城要按照“三年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内完成起步区产业项目布局和投资”的要求,强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今年3月开工建设。坚持土地集约经营、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链条延伸、企业集群组合的原则,推进郑洛工业走廊建设,抓住郑汴一体化机遇,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加强对重点产业带和工业园区的政策引导和扶持,规划建设19个工业园区,重点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加快三全―思念、新郑港区、二七区马寨等3个食品工业密集区和上街、荥阳、巩义3个铝加工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整合纺织资源,开工建设郑州纺织工业基地。二是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以省在郑16户“百户重点企业”和市属重点企业为依托,加快项目建设和结构调整,推进多种形式的企业资产重组,做大做强主营业务,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培育销售收入超50亿元和超100亿元的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重点支持中铝河南分公司、宇通集团、郑煤集团、豫联能源、登电集团、新烟、郑州拓普、三全、思念等大企业(集团)实施规模扩张和技术改造,确保我市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实现零突破。三是着力发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铝工业、食品工和能源等主导行业,大力开发下游产业和终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重点开发完善高中档客车、环保节能型柴油皮卡及高档客车底盘生产线,支持新型清梳联成套设备、新型浆纱机、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和中铝12万吨高精度铝板带深加工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食品工业整合,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支持顶新、统一等强势企业。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重点,以铝的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积极实施煤电铝一体化、煤化工综合开发项目。四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为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超硬材料及制品,重点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互联网应用、重大疫情新型生物疫苗、生物柴油、新型数控机床资源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带动形成产业链。加快建设安彩郑州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等一批高科技产业化项目。
(二)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的较快增长,对于拉动我市经济增长,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非常关键。一是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公路建设,高速公路以完善网络、增强互通能力、提高投资效益为重点,开工建设登封至禹州、郑州至石人山等高速公路工程,加快连霍高速刘江立交至郑州西南绕城高速段、西南绕城高速至洛阳段拓宽改建,积极做好黄河公铁两用桥、黄河四桥、开封至新郑机场及登封至巩义高速公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干线公路以提高通行能力为重点,继续加快郑汴快速通道建设,确保年内建成通车,开工建设郑州高等级绕城公路(四环)西、北段改造工程,打通航海东路及中原西路,开工建设新郑―新密―登封(S323)公路改造工程。抓住国家支持通村公路建设的机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完成600公里通村道路的新建和改造任务。铁路建设,配合国家、省做好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配合做好郑州至石家庄、郑州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及郑州火车站西出口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民航建设,继续加快新郑机场航站楼和停机坪扩建工程,确保年内建成投入使用。二是抓好能源项目建设。继续抓好郑州燃气电站2×39万千瓦、新力公司2×20万千瓦热电机组扩建、郑东热电2×20万千瓦综合利用机组等一批国家已核准的电源项目建设。做好新密电厂2×30万千瓦、巩义豫联集团2×30万千瓦电厂等项目的核准工作。加快荥阳2×60万千瓦、华润二期2×60万千瓦、新密电厂二期2×60万千瓦、新郑2×60万千瓦机组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列入国家电源建设规划。煤炭工业抓住国家进行煤炭基地建设的机遇,继续加快王行庄年产120万吨、白坪年产180万吨、赵家寨年产300万吨矿井建设,争取王行庄煤矿建成投产。按照资源整合的要求,抓好全市年产15万吨、30万吨矿井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三是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整体素质和内在活力。抓好雪城公司年产20万套轮胎智能监测系统、威科姆公司年产100万线IPTV网络系统及终端、少林汽车年产5000台系列大客车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郑煤集团日产4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郑州日产MPV车型开发、宇通重工年产7000台工程机械设备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进度。做好辉龙铝业年产10万吨再生铝、庆安化工年产50万吨煤气化、浩源公司年产16万吨柠檬酸及35万吨高蛋白饲料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四是做好中心城区保护与整治。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抓好中州大道、金水路东段建设,重点对花园路、未来路、中原路等10条精品街实施全方位整治,完成对省、市行政区、商业中心区、商城文化区等街区的整治,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抓好新郑路、秦岭路、伏牛路和北三环―文化路立交等续建项目建设,拓宽郑邙公路、老郑密路等道路,对紫荆山公园、绿城广场等进行升级改造。整治城市水系,增强城市防汛能力。加快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完成新密、登封、新郑3个污水处理项目,确保中牟、荥阳污水处理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五是强力推进郑东新区开发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15亿元左右,其中基础设施计划投资43.6亿元,重点加快龙子湖中心湖、南北运河、东西运河、起步区次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龙子湖高校区,力争公路客运枢纽站开工建设。完善商业金融、医疗教育、居住生态、社区管理等配套功能。六是切实加强重点项目管理。要继续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问题,加强重大项目稽察工作,确保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