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郑政〔2006〕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郑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据此安排好200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强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加快发展、保持稳定、为民谋利”总体要求的起步之年。组织并实施好2006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跨越式发展主题,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抓好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确保计划要求的各项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二○○六年五月二十一日
郑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5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实施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薄弱环节、深化改革开放,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既快又好的发展态势。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8.7%和13.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1亿元,增长30.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6.1亿元,增长28.9%。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4.8%;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3.3%。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初步统计,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2亿元,其中畜牧业增加值占39.5%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势头良好,建成丰乐农庄、鸿宝园林、锦绣玉泉、百果庄园等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进程步伐加快,新增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5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126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6家,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10亿元,带动62万农户增收致富。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集雨节灌水窖1万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6万人。森林生态城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新增各类造林面积25.6万亩。积极推进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减免税额达9238万元。巩固和解决温饱贫困人口1.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74元,增长14.1%。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围绕三个一千亿的目标,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一是“工业项目年”活动成效显著。中铝公司70万吨氧化铝、登电集团2×21万千瓦2号机组、郑纺机年产6万吨涤纶短纤成套设备等78个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太阳能硅片线切割专用刃料、郑州铝业双零铝箔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王行庄、赵家寨煤矿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年上报国家、省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97个,总投资182.6亿元,到国家和省各类政策性引导资金和结构调整资金1.5亿元。二是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重点企业(集团)和重点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汽车工业、铝工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340亿元左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7.6%,拉动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左右。宇通、豫联、中铝、郑煤、登电、新烟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发展态势良好,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超10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园区经济稳步发展,回郭镇铝工业园区、新郑食品工业园区、曲梁服装工业园区已列入国家和省工业结构调整项目。三是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759.7亿元,增长2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9.7亿元,增长24.2%,实现销售收入1673亿元,增长40.9%,实现利税219.9亿元,增长47.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5.9%,比上年提高33.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0亿元,增长28.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0.2亿元,增长36%。一是各经济类型投资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初步统计,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237.9亿元,增长1.7%;港澳台商投资16.3亿元;外商投资42.5亿元,增长34.4%;民间投资313.5亿元,增长66.2%。二是主要领域投资较快增长。工业投入创历史新高,项目投资完成300.9亿元,增长43.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68.1亿元,增长38%;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00亿元,增长82%。三是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年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53.7亿元,为目标的113.1%。四是积极争取国债和各项政策资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放方向,有针对性地策划包装项目,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支持。全年共上报国家、省517个项目,争取国债和各项政策资金达10.14亿元。五是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充分发挥市建投总公司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向开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推介、衔接项目,全年共策划包装175个,绝大部分得到了资金支持,初步统计到位资金达30.04亿元。六是严格执行《
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研究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和《政府投资监督管理规定》等配套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确保了政府资金使用安全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