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示范区。对于青少年而言,荣辱观是影响其一生的重要观念。各级各类学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工作,不断丰富教育的内涵和效果。
(一)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把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全过程,纳入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纳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要结合大、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在中小学校“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等课程和各科教学中科学设置和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内容,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积极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校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迅速行动起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以“传承文明、培育新人”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为。2006年,广州市将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开展以“牢记八荣八耻,从我做起”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对“八荣八耻”的理解和中小学生生活实践,形成研究性调查报告并结集出版,并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编印出版《漫说八荣八耻》中小学读本,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识水平结合起来。在大学生中要开展以“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提高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