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两会”筹备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要完成投资、贸易客商实际到会、签约项目落实和协议外资目标,我们的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希望同志们齐心协力,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高效的服务投入到各项筹备工作中去,把“两会”的平台进一步优化,并充分利用“两会”平台,确保全面完成并力争超额完成组委会下达的各项任务,为我市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十一五”目标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今天是动员大会,我想,既为本次“两会”,也为以后“两会”工作的推进提点要求,总体上来讲,“两会”是我们对国内外开放的平台,是服务于国内外客商的平台,是推进我们宁波对外开放,尤其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一个平台。当前,我们面临现代化建设推进的关键阶段,处于增长方式转变、体系转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换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的对外开放,也意味着要转型,总体上应是我们要充分利用“两会”这个平台,为我们的对外开放经济的转型提供支撑和保障,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在这里提三点要求:
一、深挖潜力,扩大实效,进一步强化招商招引机构的工作
浙洽会、消博会经过多年发展越办越好,已经成为展示浙江发展成果、扩大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的平台,成为展示宁波发展潜力、参与更广泛合作交流合作的平台,成为宁波服务全省、服务长三角甚至全国的平台。省委、省政府对“两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地对“两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当前,我们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十一五”规划纲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目标,扎实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努力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这对我们更好地利用“两会”平台,推进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要着眼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招商载体和方式,大力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目前,我们正在打造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全面提升工业竞争力,这在宏观上对工业经济形态、结构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微观上也对企业层次、项目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过去发展初期,我们依托港口优势和块状经济发展临港工业、传统工业,更多地是追求大、追求规模,产业层次和产业集群水平还不够高。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仅仅讲大、讲规模是不够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再不实现发展转型,整体竞争力是无法提升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特别是今年一季度,我市的工业经济效益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一些大项目如钢铁、造纸、石化等由于市场原材料涨价无法消化等原因经济效益都不理想,并且我们判断这种情况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无论是临港工业还是传统工业,都面临着既要做大更要做高的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利用“两会”平台,通过引进增量来优化存量,把项目引进放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宏观环境下来考虑,放在发挥港口优势和带动现有产业提升的要求下来考虑。一是要完善产业链的招商。比如说镇海,最近同海同志来宁波,我和他讨论了镇海炼化大乙烯项目的产业链延伸问题,其中关于大乙烯的后道产品有十几个项目完全可以推出招商,一旦产业链完善,就意味着整个产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和产业成本的下降,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竞争力水平的提高。所以,希望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策划一下,以镇海区为主,把石化大乙烯项目的产业链延伸项目招商工作做好,培育真正的石化产业群,打造全国一流的石化基地。其他县市也完全可以依托各自优势,把产业环节上有潜力、附加值又高的项目推出招商,进一步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二是要推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招商。特别是要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促进我们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比如说液晶产业发展,现在奇美进入了宁波,并吸引了唯冠、冠捷等一大批相关配套企业,如果我们能将包括模块、面板、液晶数字电视的整个生产线打通,并加快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宁波在全球电子产业中完全可以占有重要地位。又如集成装备制造产业,要特别注意研究引进一些先进制造和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象杭州引进华为等高新技术企业,最近发展势头迅猛。当前要重点关注保健医疗装备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杭州湾新区和各地都要好好地做一做这方面的文章。三是要加快“以民引外”步伐,促进民外结合,提升新优势。“十一五”时期宁波要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层次,就是要把国内的混合所有制发展为国际的混合所有制,借以引进国际优秀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知识产权、市场营销等先进理念,培育新优势。要着力推进“以民引外”工作,通过实施并购、重组或合资的方式加快民营企业与外资的融合,有效改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软肋”,增强企业在品牌、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层次。这一块,我们要完善考核指标,发动各级各部门好好推一推,促一促,争取有大的突破,以切实构建新的体制机制优势,努力提高国际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要着眼于内外联动,以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提升为目标,扩大服务业的招商。城市是企业集中、产业集群、服务管理集约的最佳发展服务业功能区域。“十一五”时期我市要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打造宁波大都市经济圈,必须着力完善中心城区功能,提升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作用,从港口时代走向城市时代,从以生活为主开发转向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集聚功能的提升,实现“一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目前中心城区范围内正在筹划开发建设的功能区块很多,包括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湾头一流的最佳休闲区、面粉厂甬江东岸滨水文化休闲区、鄞奉路地块、和义路地块、高教研发园区、长丰区块、镇海两中心一基地区块(即商贸中心、生产性商务中心、全国石化基地)以及东钱湖、慈城旅游区块等。抓好这些功能区块的开发建设,对于增强宁波城市的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比如,东部新城的国际贸易平台建设问题,现在应研究一下配套建设,先把国内外联动的运输物流平台建设完善起来。我们海运业相对比较发达,港务集团有一个先进的系统,就是国际航运EDI(即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但如何加大揽货系统,利用此技术把国内航运EDI的系统也建立起来,把国内主要运输机构的相关情况准确掌握起来,通过国际和国内两个EDI系统的对接,实现国内外运输机构的有机整合,提高国内与国际运输业的网络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水平,完全可以加快我们东部新城运输物流中心建设,进一步确立我们国际港口城市的地位。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外服务业转移的机遇,通过“两会”这个平台,积极引进发展国际和国内采购、物流、商贸、金融、信息、运输、会展、各类中介等机构,促进中心功能的提升。各地要认真研究中心城区功能区块的开发建设,强化包装定位,充分利用“两会”这个平台,有序向外推出。当然由于时间关系,在本届“两会”上这些区块不可能一下子都推出来,但要通过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着眼长远、统筹谋划,希望这方面今年有大的突破,为促进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功能提升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