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化学工业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引进一批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加快发展特色煤化工,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尿素、甲醇、PVC、粗苯加工量、煤焦油加工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2.8倍、6倍、1.25倍、9倍和5倍。
  与此同时,以高性能磁材、超细煅烧高岭土等为主的新材料工业,以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现代中药为主的医药工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围绕工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资源和要素向工业园区集中,充分发挥工业园积聚、集群效应,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全省共有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76个,入园企业700多户,总资产900多亿元,年销售收入1466亿元,安置就业25万多人。
  3.企业组织结构得到了优化
  “十五”期间,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同业重组、产业整合等措施,培育发展了太钢集团、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焦煤集团、晋城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5户百亿元以上的企业,5户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1104.7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5倍;培育发展了阳泉煤业、平朔煤炭、海鑫、长钢4户五十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4户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309.2亿元,比2000年增长4倍多;培育发展了中铝山西分公司、太重、南风、安泰、天脊等16户二十亿元以上的企业。25户大企业、大集团去年销售收入超过1800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3.6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43%。
  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到2005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0户、省级行业技术中心5户。以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以行业区域技术中心为两翼,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雏形基本形成。
  “十五”期间,全省企业自主创新占技术研发的比重达到57%,主导产品自主开发的比重达到48.8%,新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6.4%。
  5.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新进展
  “十五”期间,全省能源消费以年均4.18%的增长速度支撑年均国民经济13%的较高增长速度。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由2000年的4.0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4年的3.79吨标准煤,下降了9.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0年的5.97吨标煤下降到2005年的5.48吨标准煤,下降了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118立方米,较2000年下降37%;废渣利用量约4700万吨,占2005年当年产生量的47%,较2000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创造产值近18亿元,实现利润2亿元,是2000年的5倍,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省工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落后的状况还未根本好转。二是工业企业能耗高、污染重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区域产业结构严重趋同,绝大多数市经济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以能源原材料为主、高度依赖资源的路子。四是企业装备及工艺水平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薄弱,许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山西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省工业经济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尤为关键。“十一五”时期,我省工业经济将面临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但制约因素有可能增多的环境。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相联系和影响将日益加深,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外部资金、技术、资源和全球市场,特别是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将为我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拓展新的空间。其次,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社会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对我省能源原材料产品的需求将持续扩大,将从整体上推动我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十五”期间的大发展,全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我们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时期,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给予我省新的政策支持,并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向我省相关地区延伸,国家构筑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供应体系,确定将我省建成全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并把我省列为全国唯一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份,将为我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撑。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工业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少不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国际上,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的优势对我国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针对我国商品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围绕人民币汇率、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能源资源等方面的外部压力在不断加大。这些消极因素必将对我省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发展势头不减,西部地区开发势头强劲,中部各省争先崛起,周边省份加速发展,我省工业经济面临的来自东中西部地区和周边省份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更为严重的是,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制约:产业、区域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适应性较差,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高水平科技研发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短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开放程度不够高。
  因此,“十一五”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机遇,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下大力气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