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6〕2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各大中型企业:
《山西省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山西省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山西省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山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编制,主要阐明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各级政府指导工业经济发展、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一、“十五”时期山西省工业经济发展回顾
(一)全省工业经济简况
截至2005年,全省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16户,资产总额6846.43亿元,负债总额4683亿元,资产负债率68.4%,从业人员208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4763.63亿元,工业增加值17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619.34亿元,实现利税628.13亿元,实现利润264.87亿元,亏损面24.68%,亏损额42亿元。
按企业规模划分,全省共有大中型企业711户,资产总额5510.5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549.11亿元,实现利税355.39亿元,实现利润162.94亿元,从业人员104万人,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6.47%、80.47%、76.83%、56.58%、61.52%和50%。大中型企业是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按企业类型划分,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142户,资产总额452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60.87亿元,实现利税372.56亿元,实现利润167.15亿元,从业人员119万人,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6.46%、66.15%、53.27%、59.31%、63.12%和57.2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是全省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基础。
按经济结构划分,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5.3亿元,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86.7亿元,轻重工业比为7.3∶92.7,产业重型化特征比较突出。
从行业构成看,煤炭、冶金、焦炭、电力、机电、化工、建材行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327.71、1236.53、579.42、499.32、373.36、268.82和100.78亿元,七个行业的销售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94.8%,能源原材料等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
(二)全省工业经济“十五”发展回顾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的发展,山西已建成了主导产业突出、门类齐全、设施完善的工业发展体系。
1.全省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十五”时期是山西历史上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749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073亿元,年均增长22.58%。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32亿元上升到1712亿元,绝对值增长了2.96倍;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由全国排位19上升到15位;规模以上工业占GDP的比重由26.3%提高到41.76%;全省GDP增量中,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由23.6%提高到63%。
2.产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我省紧紧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目标,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全省累计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419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12倍,更新改造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13.6%提高到25.4%。全省工业调产项目每年新增的销售收入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均超过了十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撑了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
随着工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和提高,我省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素质明显提高。煤炭工业通过实施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使产业规模、装备水平、安全运行状况全面提升,重点煤矿产量比重由30%提高到50%,全省大中型矿井基本实现机械化综采,煤炭资源回收率平均达到45.8%,原煤洗选率由33%提高到56%,百万吨死亡率由1.85人下降到0.9人。
电力工业采用技术先进的大型空冷机组,加快建设大型坑口电站和综合利用中煤、煤矸石的环保型电厂,发展能耗低、污染轻、耗水少、容量大的新兴电力,全省总装机容量达到2320万千瓦,其中省内自用装机容量由762万千瓦提高到1748万千瓦。
冶金工业重点发展不锈钢和铝镁工业,延伸生铁-钢-钢材-特种钢、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加工两条产业链,大力发展新型冶金产品;不锈钢产量由24.3万吨提高到92.6万吨,太钢150万吨不锈钢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产能最大、工艺和装备一流、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生产企业;电解铝企业全部采用预焙槽先进工艺。
焦化工业发展大机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化产品回收,大机焦比重达到76%,比2000年提高了70个百分点。
装备工业通过推进产业整合、军地融合,产品不断升级换代,重点企业设备新度系数达60%以上,重型机械、铸锻件、汽车零部件、铝镁合金压铸件在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