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专项
研究燃油高效化、整车轻量化和控制电子化等关键技术,开发节能环保轿车、商务车、客车、重卡、轻卡等产品,提升整车企业产品正向开发能力,健全完善产品设计流程、设计规范、试验验证方法和技术平台,培育2-3个有核心竞争力的整车企业,带动发动机、变速箱、活塞环等关键零部件和汽车电子产品的发展,关键零部件的省内配套率提高到50%以上。
(二)高性能金属材料专项
开发高档汽车和家电用薄板、高档建筑用钢、高速车轮轮箍等新产品,研究热轧大型无缝钢管生产新工艺,满足新一代钢铁材料超细晶、高洁净度和高均匀性等要求。优化高性能特种铜基线材、型材生产工艺,研究开发高精度铜基带材大铸锭、全连续铸造、热轧水淬、再生铅冶炼、硫化铅精矿富氧熔炼-还原熔炼等新工艺,加强湿法冶金和生物冶金技术研究,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把我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金属材料产业基地。
(三)煤炭高效安全清洁生产和煤化工专项
研究开发“两淮”地区深厚冲击层千米深井特殊施工技术,研究开发大型矿井煤炭高效开采和洗选加工技术及装备,加强煤层气开发、清洁煤和煤矸石发电技术研究。研究高灰熔点煤炭气化/液化技术和多联产技术、煤焦化深加工技术,开发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产品,推进煤化-盐化一体化。加强瓦斯综合治理,实现瓦斯百分之百利用和连续稳定生产。加强煤矿塌陷区生态恢复和煤矿废水、废渣综合利用研究,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
(四)制造业信息化专项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选择汽车、工程机械、家电等重点行业、5个左右骨干企业、10个左右主导产品,开展计算机辅助工程、制造执行系统、协同设计和协同商务等高端技术的应用示范,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选择3-4个区域性中小企业集群,开展实用型信息化技术应用;支持4-5家社会化咨询服务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应用服务,辐射带动100家中小企业。
第二节 实施高新技术跨越科技行动
任务: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我省优势特色领域,寻求突破和跨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本行动共确定4个重点领域、下设8个优先主题,实施3个重大专项。
目标:到2010年,力争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一、重点领域
(一)电子信息
发展思路: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巩固在电子基础材料和元器件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带动性强的整机产品,在中文语音、平板显示等方面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本领域下设3个优先主题:
优先主题14:软件和集成电路
面向交通、通信、电力、教育等行业的应用软件,嵌入式应用软件,中文语音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及测试相关设备与产品。
优先主题15:新型显示器件和片式元器件
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薄膜,真空显示器件等。中高档片式元器件,智能化敏感元器件,半导体芯片及器件,器件表面安装技术。
优先主题16:自动化装置与系统
开发流程工业大型复杂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及装置,数控装备及控制单元等。
(二)生物技术
发展思路:将生物技术作为迎头赶上的重点,适当超前部署。加快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本领域下设2个优先主题:
优先主题17:酶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
生物催化剂定向改造和规模化生产,细胞杂交瘤技术、克隆技术,染色体工程、干细胞工程及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
优先主题18: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
关键基因功能识别、基因的高效表达及其调控技术,蛋白质结构解析技术、规模化分离纯化技术。
(三)新材料
发展思路:向材料功能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特种纤维材料等。本领域下设2个优先主题:
优先主题19: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制备、改性技术,加快纳米材料在纺织、塑料、化工、医学、建材等行业中的应用。
优先主题20:新型功能材料
光通讯、半导体发光等信息功能材料,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电容器等能源相关的新材料,功能膜和高性能工程塑料等。
(四)现代服务业
发展思路: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电子传媒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集成整合现有资源,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本领域下设1个优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