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的通知
(皖政〔2006〕3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四月九日

  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纲要。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我省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深入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迈上了新台阶,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7%,2005年达到1100亿元,是2000年的3.3倍。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2001-2005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累计开发新产品近万项,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年均增长35%,涌现出一批坚持自主创新的骨干企业。农业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共有2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审定,累计推广面积达649万公顷,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成效显著,有487个新药获得国家批准,在瓦斯综合治理、环境保护、科技强警等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
  “十五”期间,我省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共有2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826项获省级奖励,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较“九五”增加70%和54%。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合肥成为除北京以外全国大科学工程最密集的地区,建立了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及一批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项目支持和基地建设,一批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颁布了《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科技法规和政策,省属开发类科研机构转制工作基本完成,合肥被批准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省政府分别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了工作会商机制。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二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有待强化;三是激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四是科技发展支撑条件有待加强。

第二节 发展环境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互相渗透,引发新的科技革命;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为后发地区提供了赶超和跨越的机会;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省面临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区域竞争看,我省具有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同时,也面临着发达地区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激烈争夺和挤压;安徽只有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与长三角联动双赢发展。这是我省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
  从我省省情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产业结构呈现出“一高三低”,即传统工业和资源型工业比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现代服务业比重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这是我省必须突破的瓶颈制约。
  安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省份,要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推力量,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走创新型崛起之路。这是我省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综合省力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社会发展和激烈的竞争对科技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全省上下自主创新、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已具备了走创新型崛起之路的基础条件。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就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跨越。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