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从我省发展形势看,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我省是传统产业大省,产业结构以重型化为主,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经济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我省也是人均资源贫困省,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急切需要信息化来深入改造和提升。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政府职能、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各项艰巨任务,也都需要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因此,未来5年是我省信息化大有可为的5年,全省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好我省的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全面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立足以人为本,坚持自主创新,坚定不移地实施信息化战略,优先发展信息产业,逐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切实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构筑新型工业化能力,建立新型工业化体系,不断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实施原则。

  1.自主创新、产用结合。切实增强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引进再创新,鼓励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化产业链条,鼓励集群发展,增强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化应用良性互动。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兼顾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在“网上山东”的总体框架下,实行统一规划和分类指导,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各项目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领导有力、体制合理、发展协调的信息化建设新格局。

  3.需求主导、稳妥推进。紧紧围绕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确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以应用促发展,以发展促应用,分清轻重缓急,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信息化建设。

  4.资源整合、互联共享。促进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利用,打破条块分割,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重塑信息化条件下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新模式,走集约、高效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5.深化应用、确保安全。强化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两种手段,加快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维护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发展目标。

  1.2010年主要目标。

  到2010年,我省基本成为信息经济大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总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主要目标是:

  (1)信息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普及应用水平稳步提高。信息化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健全,政策导向力度进一步增强;信息化支撑机构继续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完善,公众信息化素养普遍提高,各层次信息化人才满足需求;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80%以上,互联网用户超过2000万,上网计算机数达到1000万台,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800万,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9%,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2)经济领域信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更加合理。农业基本建立起适应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农民服务等方面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工业大型企业进入以内部信息化系统集成为中心的企业信息化中级阶段,其中30%以上进入以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为核心的协同生产、营销的企业信息化高级阶段,中小企业进入以单项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的企业信息化初级阶段,其中40%以上进入中级阶段;服务业企业进入信息化初级阶段,其中50%以上的企业进入信息化中级阶段,商贸流通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省建成3-5个具有国际水平的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电子商务在经济流通总量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3)社会领域信息化获得蓬勃发展,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显著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长足进展,省级五大基础政务数据库实现良好应用,公益性信息资源更加丰富,信息内容品种和网上服务质量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末水平,基本能够满足各行业需求;政务信息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业务实现网络化,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争取到2010年,100%的政府非涉密文件可通过网络查询,80%的政府审批事项可通过网络办理;信息技术在文化建设、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医疗卫生、交通旅游、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服务网络深入社区,公众获取公共信息服务更加便捷,大部分农村和边远地区能够通过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享受到高水准的服务;安全生产智能监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实现对煤矿、油田、化学品等高危重点企业的隐患分析、预测和预警,有效避免和减少生产灾难发生。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