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政府关于下达2006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要有良好的起步。
  1.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切实抓好。全年农业增加值预期增长4%。(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优质稻米等优势主导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安排7000万亩,粮食产量预期目标2800万吨以上。继续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畜禽疫病防控工作。(2)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突出抓好高效农业百项工程,引导农业外资金投向农业,发展项目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扶持力度,重点培育30家骨干型、30家成长型和30家创汇型龙头企业。(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着力促进农业新品种和高新技术研究,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高效农业的引、繁、推力度,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着力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关键在于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1)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全年完成创业培训10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创业成功率。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促进城镇资金和技术向农村转移。(2)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南北劳务输出协作。全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0万人。(3)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启动实施“千村示范、千村帮扶”工程,重点做好1011个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加大对农村贫困户的帮扶力度。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在改善村容村貌上取得新突破。(1)抓好规划。结合中心村镇的调整和农村“三集中”的推进,做好农村村镇空间特别是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以及配套水、电、气、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突出重点。规划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全面开展农村河道疏浚,进一步改善农民饮用水水质。继续推进道路通达工程,逐步把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村居民点,新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加强农村村庄环境整治,搞好各种类型示范村建设,大力推广沼气和秸秆气化。(3)创新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新增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进一步扩大政府公共服务的农村覆盖面,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在全省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切实关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建设。重点扶持经济薄弱地区乡镇卫生院改造,今年基本完成苏北地区卫生院设备更新任务。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济薄弱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从15元提高到30元,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实施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工程,对经济薄弱地区乡镇文化站给予扶持,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开展“送科普、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