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政府关于下达2006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2.提升制造业水平
  以增强制造业竞争能力为目标,着力在“两个提高”上下功夫。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2%。(1)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在提高产业增值率上做文章。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9000亿元。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和示范工程,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组装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实施软件“双倍增”计划,全年实现软件销售收入420亿元,增长35%。积极争取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专项,振兴我省机械、汽车、船舶等装备制造业。广泛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调整部分产能过剩产业,淘汰过剩产业的落后环节。(2)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引导制造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轻纺、新材料和软件等六大优势产业,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抓好全省30个重大工业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重点推动各类要素向优势行业的优势企业集中,加快建设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带动专业化的中小配套企业发展。抓紧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支持每个县(市)建设1-2个关联度大、知名度高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规模。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努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比重,服务业增长速度力争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全年服务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2%以上。(1)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认真落实现代服务业发展纲要,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着力发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信息服务、社区服务业,促进会计、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2)打造服务业集聚区。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发挥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作用,以大市场、大物流等重大项目为载体,以功能性服务平台为突破口,加强资源整合,重点推进商务集聚区、产品交易集聚区、物流集聚区、软件集聚区建设。中心城市主城区要以发展服务经济为主体。(3)加强服务业品牌建设。做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老字号品牌,培育一批新兴服务业品牌,支持苏宁、苏果等一批知名品牌做大做强,整合一批服务业企业,推进服务业企业向规模化发展。
  4.大力推进区域共同发展
  以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以及沿海四条产业带建设为载体,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加速提升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水平,加快苏南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苏南经济国际竞争力。纵深推进沿江开发,加快跨江联动发展,优化整合长江岸线资源、港口资源,在更高起点上发展基础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向沿江集聚,促进苏中快速崛起。继续加大对苏北的支持力度,以更大力度落实“四项转移”等政策,加快推进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积极承接苏南及境内外产业转移,着力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增强苏北自主发展能力。启动沿海产业带建设,以新能源、造船、物流等临港产业和海洋化工、海洋医药等海洋产业为重点,加快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加强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推动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提升区域城市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强沪苏浙经济合作与交流,拓展我省经济外部发展空间。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