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小学教材发行到校时间:必须保证在每学期开学前送书到校,确保课前到书。
(4)中小学教材的余缺调剂工作的时间:必须保证在每学期开学后10天内做好教材的余缺调剂工作;
(5)投标人必须具备有效的配套发行网络和教材储运、配送、调剂、常年零售等保障措施。在全省各市、县设有可供依托进行教材发行的网点和设置合理的代发点、中转站。县级以上的发行网点必须具有200平方米以上面积的库房、营业用房及相应的设备、运输工具等。
(6)投标人必须有专门的教材发行机构,有可供操作的教材发行管理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教材发行实施方案,有与承担教材发行工作相适应,熟悉教材征订、配送、调剂、结算的教材发行业务人员。
二、综合评标范围
投标人的投标书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对招标文件作出实质性响应。根据发改经体〔2005〕1088号文件和我省教材发行招标文件的规定,对投标文件采用综合评价的评分办法。
综合评标范围分为6个方面,按照100分计分:
1、教材发行的基础条件 22分
2、全省性的发行网络 8分
3、规范的发行管理制度 10分
4、教材发行的服务标准 10分
5、教材发行的保障措施 20分
6、投标价格 30分
三、评标内容及计分方式
1、教材发行的基础条件 22分
其中:图书、报纸或期刊发行经验 4分
(1)具有图书、报纸或期刊发行经验和良好的社会信誉 2分
(2)有良好的教材发行业绩和良好的社会信誉 2分
有效的征订组织系统 6分
具有覆盖全省各市、县的征订组织系统和及时报订的能力。
有效的储运、备货、配送系统 3分
有相应的仓库、配送设施和及时有效完成教材分发的能力。
有效的调剂添货系统 3分
有教材调剂、添货系统和能够快速及时有效地进行调剂和添货的能力。
有效的零售系统 3分
有覆盖全省各市、县的教材零售门市网络和满足广大师生补购教材的能力。
有效的结算系统 3分
有完备的各环节记录系统和结算手段的能力。
2、全省性的发行网络 8分
其中:具有覆盖全省各市、县、乡(镇)的发行网络 2分
能够实施对网络有效的管理 2分
发行网络中有专门和完善的教材发行组织机构 2分
发行网络中拥有中小学教材专业发行人员队伍 2分
3、规范的发行管理制度 10分
其中:教材发行管理制度健全有效 5分
应具有发行业务、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服务规范、结算制度等完善的制度。
有保障教材发行的相关管理制度 3分
有完善的业务质量监督系统 2分
4、教材发行的服务标准及质量标准 10分
其中:征订组织服务标准及质量标准 4分
配送工作服务标准及质量标准 3分
售后服务标准及质量标准 3分
5、教材发行的保障措施、设施及实施能力 20分
其中:征订保障措施、设施及实施能力 4分
储运、备货、配送保障措施、设施及实施能力 4分
售后服务和应急处理保障措施、设施及实施能力 3分
经常性零售保障措施、设施及实施能力 3分
具有特种教材采供能力 3分
货款结算和支付履约保证金的保障措施、设施及实施能力 3分
6、投标价格 30分
投标人的报价按省物价局、省新闻出版局《关于重新核定我省中小学教材价格的通知》(陕价行发〔2006〕32号)规定的印张价格及国家规定的教材发行折扣率为基准进行评标。
(1)按下列公式确定中标发行费用标准
中标发行费用标准=国家统一发行费用标准(黑白含双色版30%;彩色28%)-投标人发行优惠折扣率
(2)优惠折扣率的评价分
优惠折扣率满分为30分。优惠折扣率得分按下列方式计分:
优惠折扣率在5.5%以上(含5.5%)的,得30分;
优惠折扣率在5.5%-5%(含5%)的,每降低0.01个折扣率在30分的基础上扣减0.3分,依次累计扣减;
优惠折扣率在5%以下的,每降低0.01个折扣率,则在15分的基础上扣减0.5分,依次累计扣减到0分;
经济指标的评标计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
四、提出评标报告及推荐中标候选人
1、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和本办法,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核,从时间保证、质量要求、服务标准、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数测评。评标过程应当制作笔录,详细记载评标的真实情况,并由记录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签名。
2、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按各个评委评分的平均分计算出投标人最后得分,并以书面报告形式推荐出合格的中标候选人。评标报告由评标委员会成员签名。
3、评标过程中,如果前3名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总得分,工作小组将组织评标委员会通过投票决定排名顺序。
五、特殊情况处理办法
投标人少于三家,或经评标委员会审定所有投标人都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招标人应当重新招标。重新招标明显导致“课前到书、人手一册”任务难以完成的,可暂不进行重新招标,由省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工作小组从已有投标人中择优确定中标候选人,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明确为中标人,具体承担招标项目涉及的中小学教材的发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