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大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6年3月9日 深教〔2006〕75号)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小学生,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不少心理困惑与烦恼,直接影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 认清现代社会发展特点,切实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处在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工作节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社会心理等都由于“社会震荡”产生一些变化。而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生理与心理成熟具有不同步性,再加上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不足,又面对观念转变、社会竞争和升学压力等问题,使得他们的心理活动较不稳定,容易产生焦虑和挫折感,发生一些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人格构建和学习适应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孩子,受到家长过多的保护,缺乏应付困难与挫折的心理准备,意志薄弱,感情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偏低,再加上缺乏心理卫生知识,缺乏心理调节能力,一旦面临挫折与烦恼,往往痛苦不堪,甚至极个别的会产生轻生行为。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 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要结合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学校人性化管理水平,既严格依法治校,又体现人文关怀,寓教育于关怀之中,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到该管的就要敢抓敢管,防止因噎废食。要优化学校人际关系,营造尊重、和谐、民主、向上的校园人际氛围。
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重点。要督促取消所谓重点班、超常班和奥数班,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